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遥感与GIS的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河北省阜平县、武邑县 ,福建省清流县、惠安县作为研究区 ,利用 2 0 0 0年 TM遥感图像 ,通过解译、判读得到景观结构矢量图 ,然后利用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 ,平原地区平均面积不到 2 0 hm2 ,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低于 10 hm2。农村居民点距离较近 ,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距离小于 2 .5 km,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距离小于 0 .4 hm。农村居民点规模小 ,分布零散 ,适应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节约居民点用地 ,应采取加快城镇及中心村发展的方针 ,促进农村居民点布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模型相结合,在1988-2000年北京市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式。研究表明,地形条件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及土寺利用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平原地区,农田、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点扩展占用耕地及生态退耕。在台地、丘陵和山地地区,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态退耕。北京市土寺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自然景观增加,景观多样性半加。在自然景观中,林地面积增加,破碎度减小,斑块边界趋于平滑;草地面积减少,趋于破碎。在人文景观中,城镇、农村居民点斑块增大,趋于紧凑,有利于用地节约。农田受到城镇农村居民点扩展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双重影响,面积大量减少,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与GIS析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光进 《遥感信息》2002,(4):31-34,69
以河北省阜平县、武邑县,福建省清流县、惠安县作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TM遥感图像,通过解译、判读得到景观结构矢量图,然后利用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的差异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平原地区平均面积不到20hm^2,山区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低于10hm^2。农村居民点距离较近,山区农村居民平均距离小于2.5km,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距离小于04.hm。农村居点规模小,分布零散,适应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节约居民点用地,应采取加快城镇及中心村发展的方针,促进农村居民点布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90年代初期至末期中国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提取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动态变化数据,将其与自然区划图叠加,分析了各自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鲁中山地丘陵、辽东胶东山地丘陵、淮河与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平原。这些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区,城镇发达。农村居民点密集,人口密度高。淮河与长江中下游、华北平原、粤桂闽丘陵平原、华北山地丘陵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农村居民点扩展造成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造成的耕地流失甚至大于城镇用地扩展造成的耕地流失,并且是在农村人口绝对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三峡工程库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建立了库区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型并得出了有关方案,最后提出了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