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5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93篇
电工技术   525篇
综合类   350篇
化学工业   710篇
金属工艺   331篇
机械仪表   333篇
建筑科学   499篇
矿业工程   351篇
能源动力   133篇
轻工业   628篇
水利工程   193篇
石油天然气   362篇
武器工业   76篇
无线电   87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3篇
冶金工业   400篇
原子能技术   57篇
自动化技术   60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有热成形零件冷弯性能不足、氢脆敏感性强等共性技术问题,在22MnB5钢的基础上采用Nb、V微合金化的设计思路,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淬透性和极限尖冷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合金化前后22MnB5热成形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全马氏体,但是微合金化后的试验钢组织更为细小;Nb-V微合金化能有效提高22MnB5热成形钢的淬透性,其淬硬层深度达到13~14 mm,并且试验钢的极限尖冷弯角达到58°~72°,进一步拓宽了热冲压成形的工艺窗口。综合分析试验钢微观组织、淬透性能及极限尖冷弯性能的检测结果,添加0.04%Nb和0.04%V实现复合微合金化,提升材料的综合强塑性,满足了高冷弯性能汽车零部件用材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豌豆分离蛋白应用特性,扩大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该文采用研磨干法处理豌豆分离蛋白,研究其持水性、持油性、泡沫特性、乳化性能、凝胶性能等应用特性变化;并根据研磨后豌豆分离蛋白结构特征,分析研磨对应用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研磨对豌豆分离蛋白形态结构及亲水性基团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了豌豆分离蛋白应用特性。研磨时间为7.5 min时,持水性提高了37.4%,起泡性提高了20.83%,且持油性、乳化性和凝胶性为最佳;亲水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顶部塔冠形状多样,其对建筑整体气动力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为此,利用高频测力天平技术,在大气边界层风场下对19种不同顶部塔冠的方形截面超高层建筑进行了风洞试验,分析塔冠形状对超高层建筑顺风向基底弯矩系数值及顺风向基底弯矩功率谱的影响。讨论坡面变化、顶部开洞、阶梯变化和锥形变化等四大类塔冠形状对结构整体顺风向气动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将坡面置于迎风侧能够降低顺风向基底弯矩系数值;相同开洞形状和面积时,顶部敞口开洞对降低顺风向基底弯矩平均值的效果优于闭口开洞;斜坡面阶梯塔冠对降低顺风向弯矩系数值的效果优于直坡面阶梯塔冠;上棱椎下棱台的棱椎式塔冠能够大幅减小顺风向基底弯矩系数平均值。塔冠能够改变顺风向基底弯矩功率谱峰值大小,棱锥形塔冠对降低顺风向弯矩功率谱峰值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Abaqu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冻胀力作用下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PHC)管桩开裂状态、纵向开裂时管桩的性能退化情况和极端风载荷作用下管桩的承载能力。研究发现:在无钢筋锈蚀的情况下混凝土裂缝对管桩整体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开裂后的管桩在极端风载荷作用下裂纹尖端会有应力集中现象出现,但整体稳定性与未开裂的管桩相差不大。研究内容为保障冷湿环境下PHC管桩的正常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虎勇 《变压器》2021,58(5):40-44
建立了基于型号DSP-223000/500变压器1∶10铁心模型的变压器主磁通试验平台,开展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了铁心磁密工作点对单相四柱式铁心主磁通分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取赤铁矿和石英两种纯矿物,十二胺、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GE609、N-十二烷基乙二胺四种胺类捕收剂,研究了不同pH值和捕收剂浓度对两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粒级的赤铁矿和石英对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N-十二烷基乙二胺外,其余三种胺类捕收剂溶液的泡沫半衰期均随着捕收剂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泡沫稳定性总体呈现酸性>中性>碱性的规律。N-十二烷基乙二胺的泡沫半衰期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泡沫稳定性呈现碱性>中性>酸性的规律;在四种胺类捕收剂体系中,加入不同粒级石英或者赤铁矿颗粒后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泡沫的稳定性,颗粒粒度越细,泡沫越稳定,-18μm粒级石英颗粒的影响尤为明显;石英提高泡沫稳定性的程度远高于赤铁矿,加入细粒级的石英颗粒能够大幅度提高泡沫稳定性。微细粒级石英是急剧提高胺类捕收剂浮选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高效制备织构压电陶瓷,以球状Pb(Ni1/3Nb2/3)O3-PbZrO3-PbTiO3 (PNN-PZT) 为基体粉体,片状BaTiO3 (BT)为模板粉体,采用光固化成型技术代替传统流延技术制备织构压电陶瓷。研究了粉体形貌对打印浆料流动性的影响、浆料的光敏参数以及不同BT含量织构陶瓷的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球状粉体浆料具有低黏度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打印浆料的固含量,最大固含量可达86%(质量)。此时陶瓷浆料的临界曝光量与透射深度分别为127.5 mJ/cm2和21.1 μm。打印后的PNN-PZT-BT陶瓷沿[00l]c方向生长,BT模板粉体含量从1%增长到5%,陶瓷的织构度由42%增到92%。当BT含量为3%时,样品具有最高的压电常数d33=1047 pC/N。与传统的流延法相比,SLA技术的工艺优势在于制备周期短,稳定性高,能够有效降低织构陶瓷的制备难度。  相似文献   
8.
魏学勇 《甘蔗糖业》2021,(2):115-120
制糖企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程度的加深,极大地优化了企业生产、管理,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通过对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等进行分析,总结了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特点与网络安全现状,以此为基础对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完成了甘蔗制糖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构建。本文旨在为甘蔗制糖领域企业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安全防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进而全面优化糖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下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9.
岩心孔隙度是致密储层油气评价和储量预测的基础参数,由于致密岩心孔隙非均质性较强、微孔隙结构发育,且岩心内部磁场畸变严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准确测量孔隙度是实验室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CPMG脉冲序列是利用核磁共振测量岩心孔隙度的常用方法,尽管可以应用该序列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核磁共振测量岩心孔隙度结果的影响,但缺乏核磁共振弛豫机理的定量验证.在核磁共振实验测量的基础上,结合随机行走法的三维数字岩心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验结果提供可靠解释.通过对18块不同类型的致密岩心测试和数字岩心数值模拟辅助验证,发现等待时间、回波间隔、仪器磁场强度及标准样品的选择均对测量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等待时间大于某一值后,岩石测量孔隙度不再变化,而随着等待时间的减小,岩石测量孔隙度逐渐减小;随着回波间隔的增大,岩石测量孔隙度减小;当核磁仪器的磁场强度较高时,黏土矿物或有机质的存在对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结果影响较大;采用峰点弛豫时间较短的核磁共振孔隙度标样进行孔隙度刻度,增加了低孔隙岩心测量结果的精度.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致密岩心核磁共振孔隙度测量结果准确性,为地质建模和油气资源赋存量的估算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江西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查询2015—2019年江西省毒蕈中毒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1 35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1.6%(21/1 354),多数病例集中发生在5~10月份。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上饶、宜春、九江地区的部分县(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占59.5%(806/1 354);6岁及以下儿童和60岁及以上人群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80)和2.4%(8/327),且以农民为主。93.3%(1 263 /1 354)的中毒病例及95.2%(20/21)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家庭,86.6%(1 172/1 354)的毒蕈来源为自采,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结论 江西省毒蕈中毒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的特点,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减少中毒病例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