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58篇
机械仪表   36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28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6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淬火时效制度对6101B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淬火时效制度,对6101B铝合金力学性能、硬度及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对6101B合金的电导率影响最大,其次为时效时间、淬火时间、淬火温度。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电导率的最佳淬火时效工艺为500℃×60min+220℃×11h,此时屈服强度为204.8MPa,抗拉强度为222.8MPa,伸长率为16.7%、硬度为46.7HB、电导率为32.52MS/m,在此制度下,微观组织中含有细小颗粒状强化相。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连续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层层叠加的3层纳米载药膜,外层为胶原(Collagen)膜,芯层为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载药膜,药物模型为盐酸四环素(TCH)。对单一的PLGA载药膜与3层载药膜进行释药性对比实验,并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戊二醛与3层载药膜中的胶原发生了反应;3层载药膜与单轴载药膜相比亲水性较好,热稳定性有所改善;3层载药膜释药前期比单轴载药膜突释小,药物的缓释时间更长。故而得出3层载药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板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空心的纳米级p H响应型P(NIPAm-co-AAc)微球。搭建在线动态光散射(DLS)和p H耦合监控系统,并在连续流动搅拌反应器(CSTR)中将空心微球与BrO_3~--SO_3~(2-)-H~+这一pH振荡仿生体系混合,实时监测了空心微球粒径的自振荡情况和耦合体系pH振荡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空心微球响应性能突出,在接近生化反应环境的CSTR中,伴随体系pH变化粒径发生自振荡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在2种不同孔径滤膜和2种培养基上的计数结果,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0.22μm和0.45μm 2种不同孔径的滤膜过滤添加产气荚膜梭菌的矿泉水后,将滤膜贴在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培养基(sulfite-polymyxin-sulfadiazine agar,SPS)和胰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培养基(tryptose sulfite cycloserine agar,TSC)上,36℃±1℃厌氧培养24 h,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菌落计数。用扫描电镜观察0.22μm和0.45μm2种滤膜表面的开口大小。结果水样经过2种不同孔径的滤膜过滤后,产气荚膜梭菌在TSC和SPS上的计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SPS相比,产气荚膜梭菌在TSC上更易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与孔径为0.22μm滤膜相比,在孔径为0.45μm滤膜上生长的菌落更大。电镜扫描发现,0.22μm滤膜和0.45μm滤膜的平均表面开口分别为2 5μm、4 0μm,后者的表面开口更大。结论水样通过0.45μm孔径滤膜过滤,贴在TSC琼脂上培养,更适用于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食品的安全监管也愈发重要。本文设计的基于HACCP体系的食品安全电子管理系统, 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的思想, 采用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关联分析手段, 将食品生产划分为多个生产环节, 为每个生产环节配置对应的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等各类危害项目及其对应的限量范围。系统可以根据食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发现不合格的检测项目, 同时可以定位到相应的食品生产环节上。借助此系统, 可以快速准确发现食品生产问题, 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改进食品生产, 实现了对食品生产全流程的监管, 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猪肉中氯霉素、氟苯尼考和五氯酚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加入正己烷除脂,氮吹浓缩乙腈定容后经C_(18)填料萃取净化,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上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扫描模式(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ESI-)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1.0~5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五氯酚的方法检出限为0.06μg/kg。平均回收率在81.1%~115.8%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在4.2%~11.8%范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好,可同时检测猪肉中氯霉素、氟苯尼考和五氯酚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红烧肉,是一般家常荤菜。但如何将猪肉烧得美味可口,在烹调方法上大有讲究。现介绍一种烹调方法,供您试一试。在选料上要以新鲜猪肉的前夹或后股肉为好。在肥瘦搭配上,宜瘦肉占60%,肥肉占20%,骨头占10%(带肉),皮占10%(带肉)。先用刀将肉皮上污物刮净,切成1 cm厚,长宽约4~5 cm的小块(包括皮、骨),用温水(约40℃左右)洗涤2~3次。沥干水分(越干越好)。若以1 000 g猪肉为例:炒锅置旺火上,投入植物油40 g,油沸先放入洗净的  相似文献   
8.
Fe,N共掺杂TiO_2/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量Fe,N的TiO2/SiO2复合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拟反应,在紫外光照射下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N共掺杂TiO2/SiO2为核壳结构,SiO2核与TiO2壳间形成了Ti—O—Si键。由于金属Fe3+离子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非金属N降低了TiO2/SiO2的带隙能,Fe,N共掺杂的协同作用使复合TiO2/SiO2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共掺杂0.05%Fe及0.05%N的TiO2/SiO2复合光催化粒子的催化活性最高,光照1h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提高到52%。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Sn1-xSmxO2(x=0%,8%,16%,24%,质量分数,下同)微纳米纤维,表征了产物的物相、形貌、激光吸收性能和红外发射率,同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比分析了Sn1-xSmxO2(x=0%,16%)的相关光电性质,进一步从电子结构角度解释了Sm3+掺杂对SnO2红外发射率和激光吸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600℃煅烧后,Sn1-xSmxO2均为单一金红石型结构,呈现出良好的纤维形貌,纤维相互交错,形成无规则三维网状结构,且各元素在纤维上分布均匀。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大,产物在1064和1550 nm处的反射率逐渐降低,红外发射率先减小后增大。当x=16%时,在1064 nm处的反射率为53.9%,在1550nm处的反射率为38.5%,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为0.749...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低频宽带吸波材料,本文采用共沉淀和原位聚合技术制备了羰基铁/CoFe2O4/PANI三元复合材料,并以此为介质层,借鉴超材料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结构的羰基铁复合吸波涂层,改善了低频吸波性能。分析了超材料的结构设计对羰基铁/CoFe2O4/PANI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对赋予超材料结构后的复合涂层的吸波机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仿真优化发现,在电阻膜方阻值为10mΩ/□和镂空十字电阻膜图案尺寸达到最佳时,在相同厚度下赋予超材料结构后的复合涂层具有比单一羰基铁涂层更宽的吸收频带以及更低的吸收频率,在3.8-6.9GHz频段内反射率均小于-10dB。研究表明,将超材料结构融入到羰基铁涂层性能改进中,能够有效提升其低频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