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了应用于电站锅炉的全局优化智能配煤模型.该模型在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的框架下,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目标函数和遗传算法(GA)寻优,利用神经网络实现混煤燃烧特性的预测.为提高GA的寻优性能,应用正交设计法和自适应罚函数对简单GA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罚函数的正交遗传算法优化配煤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智能配煤系统并应用于某电厂优化配煤,提高了电厂配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景区旅游舒适度指标主要依据《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推算,但此法无法呈现景区内部的游人舒适度差异。以网师园为例,运用驻点研究法,得到研究日各驻点停驻5s的总人次为128~1851,根据《导则》及网师园公布的舒适度指数,计算出其最大日承载量为5685人,人均空间承载指标为1.38m2/人。研究日游人入园总数为4376人,承载指标均未达上限,但各驻点实际停驻的总人次比按照《导则》计算出的承载量高出约10倍。计算各驻点游人分布密度与全园游人分布密度的比较系数K值,发现停驻时间为5、12、20s时,全天各驻点游人分布密度分别为全园平均游人密度的3.4~108.5、1.7~42.9和0.5~33倍(3个驻点K值1),说明驻点处游人会重复停驻,扩增效应明显,按《导则》推算旅游舒适度指数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探索运用驻点研究法优化旅游舒适度指标的途径,为微景区旅游舒适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先介绍海岸带生态的现状和海岸带生态评估PPGIS系统的课题背景,然后对PPGIS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用户协同模型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基于角色协同生态评估PPGIS系统模型,详细描述了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思路,重点指出系统实现所依赖的关键技术并阐释了实现过程,最后对PPGIS系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视觉背景提取算法中存在阴影敏感、前景点误判、前景空洞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取园林游客的前景,在研究分析多种背景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Lab颜色空间下改进的ViBe游客检测算法,对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建立实时更新的背景模型,提高了游客检测的准确率,能够有效地适应光照变化并且能够去除阴影。针对园林内不同地点的复杂场景,改进的ViBe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留园游人游赏行为及其空间分布的量化研究,提出驻点概念,创立驻点研究法;运用视频分析技术,确定了留园空间驻点的具体分布及其等级划分,进而对留园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空间中驻点特征,探索古典园林游赏吸引力的空间构成,探讨传统园林空间特征与古今游人的适应性。研究发现传统园林中的一些独特空间依然符合当今游人游赏习惯,而有些传统研究方式中认定为具有强吸引力驻点的空间,却没有高等级驻点分布。通过量化研究,可以准确反映驻点游人分布状况及其行为特征,从而为客观、科学、可重复验证地研究园林空间特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前旅游研究领域中针对游人行为的研究多关注景区较大的地理尺度及旅行模式。事实上,游人在景区中游览时,其驻足、休憩、观景等行为的发生地主要分布于微观尺度的"驻点"处,"驻点"自身的特殊吸引力才是引发游人在景区内移动的动因。多路径交汇处游人行为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在景区游线设计中,这类驻点对于游人的游赏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网师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0个重要驻点,通过对驻点处摄录视频的回放,发现游人在主路径交汇处的路径选择存在差异,游人更加倾向于选择空间类型相似度高的路径,如住宅建筑、连廊等,以使游赏空间性质保持连贯性;在空间转换处,为跳出空间变化的稳定性,游人更倾向于空间异质度高的路径。不同的路径选择形成不同的游线,网师园中约71.2%的游人呈逆时针游赏。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景区的游线设计、确立更为科学的景区舒适度指标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