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9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245篇
电工技术   487篇
综合类   585篇
化学工业   904篇
金属工艺   326篇
机械仪表   422篇
建筑科学   690篇
矿业工程   309篇
能源动力   125篇
轻工业   797篇
水利工程   363篇
石油天然气   355篇
武器工业   89篇
无线电   6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9篇
冶金工业   268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7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高密度聚乙烯/有机改性蒙脱石(PE?HD/OMMT)复合材料中改性剂及PE?HD对蒙脱石(MMT)插层和剥离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OMMT中不同负载量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OTAC+)在MMT中的排列方式以及对MMT插层的影响。此外,搭建了PE?HD/OMMT复合材料模型,编写MS Perl脚本提取了OTAC+与MMT和PE?HD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来研究双螺杆挤出机机筒温度在463 K下对MMT剥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OTAC+负载量的提高,其在MMT片层中依次呈现为单层分布、双层分布和假三层分布;同时,OTAC+负载量的增加致使MMT的层间距有所增加,但MMT并未发生剥离;模拟时间在90~95 ps内时,PE?HD/OMMT复合材料模型中顶层和底层MMT间的相互作用能由-24.53 kcal/mol转变为3.54 kcal/mol,说明MMT发生了剥离,此时MMT的层间距为91 ?。  相似文献   
2.
在拟定、完善致密油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9个、美国6个共15个致密油盆地的成盆、成烃、成储、成藏进行类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潜力大,但成藏条件复杂多变;中国有9个致密油盆地,分别位于中国大陆的东、中、西部三个构造区,由于受太平洋、西伯利亚、印度三大板块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三个构造区致密油盆地类型、规模、成盆、成烃、成储、成藏、富集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在,由西部构造区到中部构造区再到东部构造区,致密油分布规模由小到大再到中,分布层位由上二叠统到中侏罗统再到下白垩统,层位数目由多到中再到少;致密油生成条件由差到好再到较好,储集类型由多而复杂到相对复杂再到相对简单,储集性能由相对好到相对差再到相对好,渗透率由相对高到相对低再到相对高;致密油运聚成藏条件由相对差到好再到较好,油藏类型由多到少再到多;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西部构造区最大,其次是中部构造区,再次是东部构造区。中美致密油盆地及致密油成藏既有共性也具有明显不同,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构造的稳定性和沉积相的非均质性:中国致密油盆地构造稳定性差,陆相沉积,而美国致密油盆地构造稳定性好,海相沉积,从而导致中国致密油盆地的生烃能力比美国差,但储集条件总体好于美国。中国致密油的成藏机制与富集模式要比美国更为复杂和丰富,美国致密油的品质总体要好于中国致密油,盆地规模与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比中国大。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带电作业虽然保证了电网的不间断运行,但相较于传统的方法增加了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危险性的问题,展开了带电线路中施工机械安全距离作业下的临界电场研究。首先,论述了输电线路一般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提出现有带电作业中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弊端。进而建立可移动吊塔带电作业有限元模型,以110 kV 和220 kV 交流输电线路为例,研究安全距离下的临界电场,计算并得到不同作业位置的临界电场阈值,并且在现场进行了电场强度、安全距离的实测验证,从而为施工机械临近电安全距离预警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可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继水泥行业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产品示范线建成投产运行后,针对二氧化碳产品转化成其他高附加值的产品,结合市场状况、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在二氧化碳转化成干冰、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等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Sn掺杂的CeMn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Ti/Sn改性对CeMnOx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和抗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物化性能表征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吸附氨状态、氧化还原能力以及表面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和Sn元素的引入均可以提升CeMnOx催化剂低温NOx转化活性和抗水性能,并且Ti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在150~250℃,CeMnTiOx脱硝效率接近100%,在200℃、10vol% H2O条件下,脱硝效率维持在95%以上。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Ce-O-Ti和Mn-O-Ti结构的形成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增多了催化剂表面弱酸位、中强酸位数量,同时形成了更多的氧空位,从而使催化剂获得了良好的低温NOx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和评估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酵母菌系多样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采用微生物可培养方法对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并利用5.8S rDNA ITS序列信息分析不同时期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的酵母菌株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结果表明,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中酵母菌有8属11种,包括假丝酵母、孢汉逊酵母、德巴利酵母、毕赤酵母、伊萨酵母、柯达酵母、梅奇酵母、Meyerozyma。毕赤酵母是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初期和后期的优势酵母菌群,Myerozyma是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醪初期和中期的优势酵母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生姜猕猴桃自然酒精发酵中期物种多样性最高,发酵后期酵母菌数与独有酵母菌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赵建平  窦振寰  秦军红  王江坤 《柴油机》2020,42(1):53-55, 60
针对PA6B柴油机进排气阀断裂故障,根据现场勘验情况并结合该柴油机当时的热工参数,建立相应的故障树;对制造质量、装配质量、配气定时、异物进入、热工参数等因素进行逐一排查。结果表明:导致PA6B柴油机进排气阀断裂的原因为喷油器制造质量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单体,以聚苯胺-二氧化钛(PANI-TiO_2)为掺杂物,用原位聚合和超声振荡法制得聚酰胺酸/聚苯胺-二氧化钛溶液,经热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聚苯胺-二氧化钛(PI/PANI-TiO_2)复合薄膜。采用FTIR、SEM、TG-DTG、介电常数、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PI/PANI-TiO_2薄膜的热亚胺化完全,PANI-TiO_2粒子在PI基体中分布均匀。掺杂10%(以反应制得PI的质量为基准,下同)PANI-TiO_2的PI/PANI-TiO_2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优于纯PI,其拉伸强度由纯PI的14.8 MPa提高到43.8 MPa;初始分解温度由纯PI的435℃提高到518℃,800℃时的残炭量达到57.7%;介电常数由3.38提高到3.86,介电损耗由0.0013提高到0.0040。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中大量10 kV配变负荷数据的获取是准确进行配电网运行分析的基础,负荷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配电网中10 kV配变负荷的数值,为准确进行配电网潮流计算和配电网运行特性分析提供了数据来源。研究了负荷监测系统在配电网运行特性分析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负荷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其次,给出了基于负荷监测系统的配变负荷模型;然后,给出求解配电网潮流的前推回代计算方法;最后,以松江电网实际的一条配电出线为例,基于负荷监测系统数据对配电网运行特性进行详细分析,讨论了负荷类型、线路长度和线路类型等对配电网运行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