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结合数字认证基于SVD的数字水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水印在应用中会受到很多种攻击,其中解释攻击造成的危害相当大。通过对解释攻击的分析,提出一种结合数字认证及小波奇异值分解的数字水印系统,其中字认证系统CA负责限制水印嵌入的环境,能有效抵抗解释攻击,同时水印的嵌入提取均势由CA完成,具有很好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系统还运用奇异值分解理论,使系统抵抗几何攻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仿真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抵抗解释攻击,并对几何攻击也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字水印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数字产品版权保护技术——数字水印的安全性问题,总结和分析了现有的对数字水印的主要攻击方法,并对部分攻击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分析了这些对策的优缺点,为新型数字水印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Arnold变换和采样理论的置乱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基于Arnold变换和采样理论的置乱技术,并详细给出了两种技术的置乱恢复程序,最后将二者结合,提出了一种双重置乱方案。  相似文献   
4.
结合人工智能原理课程及研究生教学的特点,本文从课程建设过程、建设内容、应用情况等方面阐述人工智能原理优质课建设情况,提出包括课程内容选定、教学方法设计及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教改措施。  相似文献   
5.
指控装备通信接口种类繁多,每种接口的测试需求也不尽相同,传统接口测试系统大多仅针对某个厂家的具体设备和接口开发,功能单一,软硬件重用率低,更新维护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总结了指控装备通信接口的接口特性和测试需求,通过深入研究小型化SCA技术,设计了满足通信接口可重构测试需求的自定义中间件和自定义核心框架,完成了可在通用小型硬件平台上实现的指控装备通信接口可重构测试系统软件框架;由系统典型测试流程图可看出,用户仅通过更改应用组件和系统配置即可实现对多种通信接口的可重构测试,增强了测试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测试系统软硬件的重用率,降低了接口测试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传统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Intranet环境下基于Java的MIS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数字水印在应用中会受到很多种攻击,其中几何攻击是危害比较大的一种攻击,它直接导致水印无法被识别,从而使版权保护失效.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了离散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并结合奇异值分解的数字水印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时几何攻击的抵抗效果十分明显,提高了数字水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对抗几何攻击,提出了一种利用图像几何校正的非抽样Contourlet变换(NSCT)及QR分解的数字图像零水印技术.该算法对图像进行NSCT变换,并在低频系数子图中提取稳定的SIFT特征点,根据特征点的变化求出几何变换参数.在对几何失真图像进行校正后,进行分块QR分解.取各块中R矩阵行向量2-范数组成序列,二值量化后变换为矩阵并与水印结合生成零水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抵抗几何攻击,校正精度好,鲁棒性强,且能够避免水印鲁棒性与不可见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多小波变换和SPIHT编码的可恢复半脆弱数字水印算法.为实现篡改恢复,算法将原始图像的高压缩比SPIHT编码添加伪随机序列后置乱、分块生成水印,而后嵌入图像多小波变换的低频分量中,实现自嵌入.利用图像半色调化后的半脆弱性进行篡改定位;通过提取并解压出的自嵌入图像来实现篡改区的近似恢复.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对于篡改定位精度较高,并可实现篡改区的近似恢复.同时,由于算法采用密钥来控制水印的嵌入位置,从而保证了水印的安全,使算法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人工智能原理课程及研究生教学特点,阐述如何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介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