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d doped La0.8Sr0.2MnO3 (La0.8-xGdxSr0.2MnO3, LGSMO) 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showed that all samples exhibited distorted perovskite structures, R3c. When the Gd3+ content x > 0.03, the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d to orthorhombic, Pnm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s showed that the ceramics characterize high density and grain boundary connectivity, and higher Gd3+ doping decreased the grain size from 26.72 μm to 7.42 μm.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resistivity showed a transition from a low-temperature metal to a high-temperature insulator. The resistivity increased with Gd doping content, and the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P,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ile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TCR) of the samples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Gd3+, and the magnetoresistance (MR)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peak TCR at x = 0.06 was 5.18%·K?1, and MR at 0.04 was 34.57%. The electric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ceramics wer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double exchange (DE)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e obtained material may hav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magnetic devices and infrared detectors.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应用型钛系聚酯(PET)催化剂TY,考察了在PET合成中催化剂TY对酯化时间、缩聚时间、产品性能等的影响;并与传统锑系催化剂三氧化二锑(Sb2O3)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钛系催化剂TY不仅能缩短酯化时间和聚合时间,而且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钛系催化剂TY用量为20~25μg/g时,催化活性最佳,催化剂TY 20~25μg/g的催化活性相当于Sb2O3350~400μg/g的催化活性;钛系催化剂合成的PET切片的特性黏数达0.683 d L/g,与锑系PET相比,色相L值提高达71.68,b值相差不大,端羧基含量及二甘醇含量降低,结晶行为及热性能相当;钛系催化剂TY适合无重金属聚酯的工业生产,工业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种功能轻集料(保温细集料和储热粗集料)在C55和C30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对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并测试了功能轻集料掺量对混凝土新拌性能、力学性能和峰值温度、升降温速率等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功能轻集料使用时宜采用半饱和状态、通过适当降低用水量来控制工作性能相近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保温细集料和储热粗集料均具有一定的早强作用和控温功能,且储热粗集料的效果更优;保温细集料对于混凝土凝结硬化速率影响不大,但储热粗集料因其相变储能作用,在早期可以起到原位自热养护的作用,明显加快凝结硬化速率.  相似文献   
4.
沙尔湖浅埋煤层气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沙尔湖构造浅埋煤层气储层低压低渗导流能力差、漏失严重及压力扩散情况复杂多变等特点,根据煤层构造特征和储层物性开展了浅埋煤层气注入,压降测试方法研究.优化设计了坐封位置、测试时间、测试最大注入压力和排量等参数,结合注入方式优化配置了井下测试管柱.通过优化设计和应用LPR-N阀、RD循环阀等新型测试工具,实现了大排量连...  相似文献   
5.
合理规划物料配送路径能够提升车间生产效率,降低车间物流成本和生产成本。针对混流装配车间配送不及时、费用高等问题,提出基于混流生产模式的物料配送路径规划方法。以工位为物料配送对象,对混流装配车间物料配送环境进行分析,找出混流装配线的物料消耗规律,明确物料配送数量,简化物料配送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的时间窗约束,以最小化物料配送总费用为目标建立了物料配送模型,采用改进蚁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某视频控制卡混流装配车间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浅埋采场在开采活动中经常出现矿压显现剧烈、顶板和地表台阶下沉等问题,以神东矿区为背景,采用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浅埋深薄基岩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模型试验尺寸为长×宽×高=1050mm×2000mm×1130mm,几何相似比为1:100,容重相似比为1:1.67,时间相似比为1:10,应力比为1:1.67。监测模型地表位移变化和顶板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埋薄基岩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只出现冒落带和裂隙带,煤层直接顶随采随冒,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40m,周期来压步距为20m;上覆岩层及松散层出现台阶下沉现象,裂缝贯通地表,切眼和停采线附近出现溃沙现象,地表形成塌陷坑;上覆岩层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顶板位移增加;靠近煤柱的上覆岩层出现搭桥结构,靠近煤柱的上覆岩层位移变化量较小,而远离煤柱的测点上覆岩层位移变化量较大;地表位移变化和上覆岩层位移变化整体上具有正相关性,但地表位移变化幅度较小、具有滞后性,且受到溃沙现象的影响,切眼和停采线附近地表形成塌陷坑且地表位移变化量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产纤溶酶的根霉菌8B进行发酵,发酵液通过蒸发浓缩、(NH_4)_2SO_4分级沉淀、透析除盐、DEAE阴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对该酶进行纯化,纯化浓缩后酶液活力达到3 978.5U/ mL。结果表明,该纤溶酶在-18~37℃,pH 5~7时性质稳定。该酶即能直接分解纤维蛋白,又能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间接分解纤维蛋白。对家兔血栓的溶解实验表明,8B纤溶酶6h对血栓的溶解率达到52.4%,并且对兔血细胞没有明显损伤,在体外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Web用户认证信息的安全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重点讨论用户认证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常用安全认证方法及其局限性,提出了一个用户认证安全性策略,即在信息交换前,进行计算机认证,保证对话双方能够同时且不受干扰(攻击者不能改动信息)地交换信息;采用随机算法,增加算法的复杂度,降低穷举攻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数字序列抗原的淋巴细胞的演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对计算机免疫学中Self集的物理空间分布和识别器的构造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并针对传统方法识别效果差、缺乏灵活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具有空间自适应能力的识别器构造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了该算法与传统识别器构造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对井下高压电源的设计需求,采用一种半桥形式的倍压整流电路结构,解决了大升压比DC/DC电路中变压器体积及寄生参数的控制问题,同时抛弃传统LC滤波输出,基本消除了整流二极管的高压振铃问题,有利于整流二极管的选型工作.其次,通过变压器漏感和倍压电容的谐振,优化电流波形,进一步减轻整流二极管及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及功率耗散.最终,通过设计实验室原理样机,验证上述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