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运用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对英国插画家比亚兹莱为王尔德所改编的戏剧《莎乐美》的黑白插图进行解读,具体从平衡、分离、空间三个方面分析其画作。通过视知觉理论的分析,挖掘《莎乐美》插图成功背后的因素,为文学插图提供创作上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英国颓废派艺术代表人物--比亚兹莱的插图艺术在中国民国时期的上海被接受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接受群体的身份类型、认知观念及反应模式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比亚兹莱插图艺术内蕴的美术现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微妙嬗变.通过此个案可以看出,萌发于西欧19世纪末期的美术现代性,在中国早期艺术运动中,并没有呈现出与发源地类似的特征,政治前卫与美学前卫互相纠葛,美学的现代性和政治的现代性奇妙地被整合为一个统一体.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由此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更为复杂的曲折面貌,即艺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纠缠,价值追求与工具心态的交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浩浩荡荡的新艺术运动席卷整个欧洲,这场艺术风暴为整个艺术界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插画艺术史上,这一时期最具有个人特色的传奇人物非奥伯利·比亚兹莱莫属。该文通过探究比亚兹莱具有时代特性的唯美颓废主义的绘画风格,分析极具个人特色的黑白色块、极富张力的线条、独特的构图等,展现这位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天才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世界艺术变革的重大时期,短暂的"新艺术"运动对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探索其间东西方艺术交流,比亚兹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东西方文化的移植与变异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创作汲取了东方元素,融合了西方特色,而后又反哺了东方艺术,他是当之无愧的东西方艺术交流的使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