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隆化县地处河北北部.是冀北山地京津水源涵养区.全县国土总面积5497km^2.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40k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0.7%.水土保持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相似文献   
2.
《河北水利》2014,(6):15-16
隆化县地处河北省北部.是京津主要水源涵养区和风沙源水土保持治理区.全县总面积547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370.92km2。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列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国家级试点县.涉及4个乡(镇)所属11个行政村。隆化县紧紧围绕加强水保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滦河中上游.全县38万农业人口.分散居住在1856个自然村。全县水资源总量9.02亿m^3.总人口42.32万.其中农村人口38.64万。目前.全县农村人饮不安全人口为20.8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3.8%。在不安全人口中.水质不达标的2.6万,用水量不达标的3.86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3.72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10.61万。  相似文献   
4.
<正>1.基本情况承德市隆化县县城有南北两条旱河穿过城区,南旱河自隆化镇石灰窑沟到隆化镇闹海营村汇入伊逊河主河道,全长2350m,北旱河自隆化镇下甸子村罗匠沟到隆化镇下洼子村汇入伊逊河主河道,全长2550m。随着城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北旱河逐步演变成城市防洪和排污的主河道。这两条河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年久失修,行洪标准偏低,远不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隆化县始终把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做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富民强县奔小康中发挥了显著效益。尤其是近几年,我县重新审视县情,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进一步调整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与主攻方向,确立了以“大树典型,以水兴县”为主题,以水保治理、防洪保安、节水灌溉、产权改革为重点,以多元投入制、资产经营制、投资回收制为约束的建设新机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搞农建的积极性,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特色强的水利水保工程,使农田水利…  相似文献   
6.
《矿业快报》2006,22(6):82
2006-05-19日,投资2700万元的钒钛磁铁矿勘查会战在隆化县韩营勘查区开钻。这是河北省有史以来地质勘查资金投入最多、勘查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并将对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湖南辰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公司的采选能力,计划投资9700万元增、投资甘肃辰州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北隆化县鑫蜂矿业有限公司。还欲斥资5761万元收购一矿产进出口公司,加强公司锑钨产品的经营和出口方面的业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隆化县粮食安全生产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详述隆化县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对策建议,以期为隆化县粮食安全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隆化县郭家屯镇水泉村"2010.7.31"特大山洪灾害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突降暴雨和特殊的地形是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人为因素是造成灾害发生及损失扩大的主要原因,通过认真剖析,提出了退耕还林、完善规划、健全预警报系统、加强宣传等防范对策,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概况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属滦河水系,总面积5 497 km2,人口42.67万人。流域内河流众多,一级支流3条:伊逊河、小滦河、武烈河;二级支流四条:伊玛图河、兴隆河、茅沟河、鹦鹉河。全县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19条,10 km2以上的河流139条。地形复杂多样,以及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县境内山洪灾害频发。山洪灾害威胁涉及25个乡镇201个村,分布在50条小流域中,涉及38.4万人。据统计,1964—2010年洪水冲毁耕地14万余亩(0.93万hm2),山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