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级性,以及较难开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分类及裂缝发育状况,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进行单井常规测井和成像资料的对比标定,对古潜山岩性进行识别,并根据储'层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将储层自上而下分为残积带、风化壳、缝洞裂缝带、内幕斜交高角度裂缝带和致密结晶带,重点对储层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方向进行描述和预测;进而建立了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模型,落实了研究区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提出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实钻开发井表明,建立的潜山裂缝地质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历经50余年勘探,渤海海域暴露型潜山已获得渤中19-6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中生界覆盖型潜山一直未取得规模型勘探突破。近年来,针对制约覆盖型潜山勘探的成储和成藏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相关的地质新认识。认识到“垂向顶部差异、横向内幕连续”是大型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分布模式,内幕网状裂缝型储层是覆盖型潜山主要储层类型,早、晚印支—燕山期多期应力叠加改造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提出“不整合—断层—网状缝”构成覆盖型潜山复式输导体系,“断面超压强注—网状缝高效输导”是覆盖型潜山主要成藏模式。新认识指导勘探实践,在渤中凹陷西南部中生界覆盖区发现了渤中13-2大型整装挥发性油田,实现了渤海海域覆盖型潜山勘探的领域性突破,打破了覆盖型潜山难以形成优质储层、难以规模成藏的传统认识,对于推动渤海湾盆地及近海其他盆地同类型潜山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峪耳崖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矿区基底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矿体受NNE—NE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花岗岩。在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利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采取传统统计法和累计频率法圈定了金矿12个元素的异常范围;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划分出了Sb Hg Pb As元素组合、Au Ag Bi元素组合、Zn Cu Sn元素组合和W Mo元素组合;再对因子得分进行趋势面分析,较为有效地突出了深层次的找矿信息,更准确地圈出成矿靶区。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认为Au Ag Bi元素组合和Sb Hg Pb As元素组合为研究区最佳地球化学标志元素组合,下一步地质工作重点应放在矿区中矿带矿体深部及其南部异常高值区,同时布置少量工程在北矿带,以追索与唐杖子金矿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5.
陆诗阔  郭玉新  孙建孟 《特种油气藏》2012,19(2):21-24,135,136
济阳坳陷太古界是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深部挖潜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充分利用已有的钻井、录井和测井资料,与周边地区野外露头资料相结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储层发育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岩石类型不同级别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发现不同岩性相同级别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建立了太古界储层识别的定量化模型,经实际资料检验,储层识别模型精度达到80%以上,能够满足实际的勘探需要。  相似文献   
6.
渤中19-6潜山构造带岩性十分复杂,导致孔隙度参数难以直接利用测井曲线准确计算。综合运用测井和实验岩心资料,从蚀变作用、测井响应特征、孔隙度、矿物含量及裂缝分布方面分析了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岩性;建立重矿物识别模型,利用双指示曲线对重矿物进行识别;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复杂岩性储层矿物组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变质岩、火成岩及其他岩石岩性复杂,使岩石骨架用测井曲线难以准确计算;重矿物在潜山地层中的质量分数约为8%,常见黄铁矿、菱铁矿和铁白云石,双指示曲线应用在反演模型中,提高了反演精度,该反演模型计算的有效孔隙度与岩心吻合较好。利用改进的多矿物组分反演的方法较好地降低了渤中19-6潜山地层由于矿物成分复杂对物性造成的影响,其反演的矿物组分、孔隙度与实验分析基本一致,为该地区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舞阳铁矿田太古代古地史及铁矿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舞阳铁矿地质概况,追溯了舞阳铁矿田太古代古地史和赵案庄式铁矿、铁山庙式铁矿的形成过程以及变质作用,氧化作用对矿床的改造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渤中19-6区潜山构造受华北、华南和古太平洋3大板块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前印支期—印支期、印支期—燕山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3次构造转换作用,形成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断裂体系。印支期北西向断层控制了太古宇和古生界整体的圈闭和地层展布规律;燕山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使潜山圈闭更加复杂化,喜马拉雅期断陷下沉,潜山整体构造面貌最终定型。多幕次构造运动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是太古宇规模性裂缝形成的关键时期,燕山期构造转换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太古宇裂缝储层发育规模,喜马拉雅期构造转换对早期裂缝“再活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期时-空构造转换作用是太古宇发育大规模储层的关键。提出的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作用与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联机制,为中国东部潜山储层预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指导类似盆地内的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剪切带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古代绿岩带剪切带中金矿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H2O,CO2,K,Na,Ca,Mg,Cl,SiO2,CH4,H2S及N2。成矿流体是沿着剪切带及其控制的次一级构造上升。成矿流体的相分离是剪切带中造成矿物沉淀的普遍特征。剪切带金矿流体来源包括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地幔去气与下地壳麻粒岩化热液;深部循环的地下水4种。当前除应用C,H,O及S同位素对流体来源进行探讨外,还运用亲石元素及S/Se比值可作为流体来源示踪剂之一。研究剪切带所处的地质背景、流体来源和蚀变标志,寻找与鉴别剪切带的扩张空间,确定剪切带类型及其矿化类型、矿体产状,对指导找矿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