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6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析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宏观把控施工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技术、施工质量管理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技术等几个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青年馆员作为图书馆行业的新生力量,为图书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保证,新时代的图书馆员既要拥有熟练应用图书馆相关信息技术的能力,还要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工作、馆员素质的提升3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指出了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倡导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信息导航员”的图书馆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以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对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的方式的论述,强调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员的工作对象既有图书资料,又有直接接触的读者和间接面对的社会.后者决定了图书馆员具有服务者角色和应该承担文献信息服务的道德责任.为了实现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道德责任,图书馆员应该遵守奉献原则、服务原则、平等原则和私密原则.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发生的变化,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并讨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资源中心,图书馆学科服务架起师生和学科资源间的桥梁,让师生能顺畅、自由、愉快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但地方高校图书馆整体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学科服务面临着经费、人员学历、绩效考评等问题。本文阐述学科服务的意义,梳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的现状,站在资源受限的角度提出一些学科服务的新思路,希望能给尚未开展学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员的素质,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提高馆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文章对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素质的必要性、馆员素质的结构以及提高馆员素质的基本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吕培荣  张丽 《包钢科技》2012,38(4):96-98
信息技术时代,社会信息需求的激增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档案馆发展的积极因素.馆员是促进这两个因素有效结合,发挥档案馆信息中心的作用的关键因素.科学提升馆员素质,促进档案馆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针对信息时代档案馆发展形势,分析新时代馆员素质的基本责任、素质要求,并结合馆员素质现状,力求得出提高馆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mong a group of scientists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from lea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India.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Indian scientists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n their work. In order to determine subject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Internet use, participants included physicists, mathematicians, chemists, biomedical scientists,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his article also examines the perceptions of scientist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Indian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 the electron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