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7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净水厂深度处理的生物泄漏和调控问题日渐引起人们重视的情况。分析了净水厂以生物活性炭滤池为主的生物泄漏缘由,从炭滤池的工艺调整与完善、运行参数优化以及组合拦截、强化消毒杀灭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认为当前控制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泄漏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缺乏控制无脊椎动物数量的标准、规范和可操作的调控技术指南,未来研究的重点是探明无脊椎动物对供水安全的风险强度、泄漏生物携菌与抗消毒能力,提出高效可行的耐氯无脊椎动物泄漏控制技术,降低无脊椎动物的虫卵或可孵化体进入供水管网的再生长及带来的微生物二次繁殖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从河流健康的内涵出发,回顾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单一生物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生物监测工具在河流健康评价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展望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力求为我国河流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流域管理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6)
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血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不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血淋巴细胞分类和功能的研究整体上比对脊椎动物的研究落后。本研究中系统地归纳和综述了贝类、甲壳类、棘皮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其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贝类血淋巴细胞的分类主要以染色后细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作为指标,一般分为颗粒细胞(granulocyte)和透明细胞(hyalinocyte),其防御机制主要通过包囊作用、伤口修复、吞噬作用等方面体现;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主要依据血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大小和密度等特征,一般将其分为无颗粒细胞(hyaline cell)、小颗粒细胞(semi-granular cell)和大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共同介导吞噬作用,小颗粒细胞还介导包囊作用,大颗粒细胞主要介导细胞毒作用;棘皮动物的细胞免疫主要由体腔细胞即变形吞噬细胞或颗粒细胞完成。建议未来应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及结合血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水生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类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6)
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血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不同水生无脊椎动物的血淋巴细胞分类和功能的研究整体上比对脊椎动物的研究落后。本研究中系统地归纳和综述了贝类、甲壳类、棘皮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其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贝类血淋巴细胞的分类主要以染色后细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作为指标,一般分为颗粒细胞(granulocyte)和透明细胞(hyalinocyte),其防御机制主要通过包囊作用、伤口修复、吞噬作用等方面体现;甲壳动物血淋巴细胞的分类主要依据血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大小和密度等特征,一般将其分为无颗粒细胞(hyaline cell)、小颗粒细胞(semi-granular cell)和大颗粒细胞(granular cell),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共同介导吞噬作用,小颗粒细胞还介导包囊作用,大颗粒细胞主要介导细胞毒作用;棘皮动物的细胞免疫主要由体腔细胞即变形吞噬细胞或颗粒细胞完成。建议未来应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及结合血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水生无脊椎动物血淋巴细胞进行分类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球拥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将地球划分为太宇宙、元宇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个“代”。30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形态。大约6亿年前,地球进入中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从2.45亿年到6600万年前,地球进入爬行动物时代。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开始自身的最原始时代,进入原始社会。这一时代止于距今5000年左右,是人类从猿人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长系列数据,分析了影响泰晤士河潮汐河段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1915~2006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其生态状况经历了污染、恢复和稳定3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污染最重的时期,伴随着较高的水温、氨氮和生化需氧量以及较低的溶解氧含量,该时期少有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记录。自60年代以来,随着水质的恢复,无脊椎动物也逐渐增多,其数量的波动与水化学指标,尤其是溶解氧具有相关性。尽管1960年以前的无脊椎动物和水质资料缺失比较严重,但仍需彻底整理和分析所有数据,以便在以后的研究中建立水质指标与无脊椎动物群落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生物化石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同心照花井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尤以珊瑚化石为特色,对研究宁夏志留纪地层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玲晓 《食品科学》1988,9(9):30-34
<正>为了给肉的鲜度规定一个标准,我们对保存在冷藏条件下的菜牛和兔子肌肉中ATP相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检查。我们发现:一方面,牛肉中有次黄瞟呤(Hx)和黄瞟呤(X)的积累;另一方面,兔肉中有次黄瞟呤核苷(HxR)的积累。我们推断,这种不同是由于牛肉中有高水平的核苷磷酸化酶活性,把次黄瞟  相似文献   
9.
栖境结构的异质性影响群落的空间格局.对不同微栖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研究发现,尽管群落组成差异不明显,但丰度和多样性有很大差异。协惯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丰度与环境变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支持了模板理论。  相似文献   
10.
海藻糖(Trehalose)是一种安全的天然糖类,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通过半缩醛羟基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双糖,从黑麦的麦角菌中首次提取出来。其广泛存在于细菌、藻类、酵母、低等植物、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在霉菌、蘑菇等真菌中含量高达干重的20%。海藻糖自身性质非常稳定,并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