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0篇
  免费   1312篇
  国内免费   798篇
电工技术   552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756篇
化学工业   1449篇
金属工艺   692篇
机械仪表   1065篇
建筑科学   2421篇
矿业工程   4540篇
能源动力   472篇
轻工业   1273篇
水利工程   1285篇
石油天然气   3047篇
武器工业   218篇
无线电   5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2篇
冶金工业   975篇
原子能技术   72篇
自动化技术   1163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556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666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515篇
  2016年   641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1376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156篇
  2010年   998篇
  2009年   1006篇
  2008年   1625篇
  2007年   1319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923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0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二队于2014~2019年在红岭矿区先后开展红岭钨矿接替资源勘查、红岭矿区614~626线钨矿详查工作,探获的三氧化钨(WO3)达大型矿床规模。在重点矿集区开展深外部矿产远景评价,深化成矿规律与地质结构的认识、发现深外部找矿靶区,围绕找矿突破战略目标有序推进,充分依靠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实践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黄长国 《煤炭工程》2020,52(4):92-97
针对煤矿井下高瓦斯软煤顺层长钻孔排渣困难、成孔率低、施工困难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了井下深部软煤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顺层长钻孔孔周松软煤体变形特征及应力变化,以揭示顺层长钻孔孔周松软煤体变形产渣规律。研究表明:深部高瓦斯软煤顺层钻孔孔周煤体的应力平衡临界条件破坏后将发生大体积突然垮落;钻孔水平最大变形位移为1.22mm,垂直方向最大变形位移为10.7mm;径向孔周煤体垂向变形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且垂向变形明显大于钻孔水平变形。在水平方向上,钻孔孔周煤体应力分布呈现先增大再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径向距离对水平应力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小;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钻孔孔周煤体应力分布逐渐降低,钻孔孔壁处煤体的应力出现最大值,且垂直方向处应力值最大。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介绍了日凌的成因和发生的规律,并对日凌发生时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大采深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研究一直都是煤矿领域重点思考的方向,本文围绕矿区地表移动为起点,结合东曲煤矿矿区地表移动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从矿区概述,到地表移动成因分析,从影响地表移动因素分析再到大深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总结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9.
众所周知,矿物质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需要运用到多重金属矿物质,在专业人员的勘探与挖掘中,发现了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这个矿区中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这个矿的发掘为研究成矿规律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分析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步法合成了离子型含双苯并三氮唑环的目标分子,4,4'-{苯-1,3-二基二[(1E)-3-羰基丙-1-烯-1,3-二基]}二[2-(2H-苯并三唑-2-基)苯醇酸]二钾。在室温条件下,目标分子在3.5%(质量)NaCl/DMSO(二甲基亚枫)混合溶液 (体积比:40/60) 中能够发生分子自组装产生纳-微米级的自聚集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的表征,证实了所形成的目标分子自聚集体能够对铜表面产生强烈的化学吸附作用,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目标分子自聚集体吸附在铜表面形成自组装膜后,在3.5%(质量)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目标分子自聚集体在NaCl溶液中能高效地抑制铜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