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2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8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746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327篇
水利工程   10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6篇
冶金工业   14篇
自动化技术   1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1320篇
  2011年   1106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602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溯了"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以时间轴上三个核心创新事件——红岭实验小学实践、"8+1"建筑联展以及腾挪校舍为代表,呈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具体过程和解题关键点。分析了策划和执行中问题矛盾、解题思路及持续影响,并反思从"个案到范式"、从"先锋到常态"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冀为高密度城市建设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及场地自然人文精神的新校园、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及高效优质的设计管理提供改革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4.2.2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年) 埃罗·沙里宁,又称小沙里宁(以便与同样著名的父亲老沙里宁区别开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同时又是最有影响的家具设计大师。在他以前,第一代大师如密斯、布劳耶等人主要将注意力放在革新材料和结构技术上,而小沙里宁则决心给20世纪的椅子形象一种新的定义:即有机的雕塑式的设计语言。这种设计语言随即成为60年代新生代家设计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建筑师,迫庆一郎显然是日本现代美学的追随者,作品简洁清新,让人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现代设计.他的作品承载着许多自身的记忆,比如令他备受关注的蒲蒲兰绘本馆,饱含着属于他的童年的欢笑与梦想.于是,我们便选择从“蒲蒲兰”开始,解析迫庆一郎和立方体建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吴竹涟 《建筑创作》2002,(12):74-79
通过参观开发商张欣,潘石屹建造在长城脚下的“公社”--中国第一个被邀请参加威尼期双年展的建筑,阐述建筑界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美学原则,使开发商的财富和建筑师,艺术家的智慧完美结合,造就好的建筑,中国建筑文化才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5.
建筑师职业组织的类型和运作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向阳 《新建筑》2002,(6):73-74
介绍了国外建筑师的职业组织类型,以及不同职业组织的运作特点,说明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对发挥建筑师才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卡拉特拉瓦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结构表现主义建筑师。在钢结构建筑领域,他将奈尔维的结构表现主义思想与自己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结合,形成了以运动、力和形式为主要内容的独特建筑语言。极大的丰富了钢结构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Designlnc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同样是一个商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它与美国的,欧洲的很不相同,大概是由于景观特色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澳大利亚建筑师们的建筑思路算是做开了,从他们的大多数建筑方案来看,这里有一种研究的精神,一种活力,一种对信息时代的表述,他们的探索从职业操守上高于那些所谓的炒作,他们同时又对当下泛滥的商业折衷主义建筑思想有一个强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或许对我们的青年建筑师特别是学建筑的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建筑创作》2008,(12):24-24
纽约建筑师Scott Specht设计了一座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家。这座外观颇为超前的建筑,其功能分解如下四部分。  相似文献   
9.
S—M.A.O建筑事务所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2002年第一次在中国作项目,参与上海一个地块建筑设计的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由此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一系列项目,并逐渐被中国建筑界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无纸化建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筱 《南方建筑》2005,(5):81-86
本文通过分析先锋建筑师借鉴汽车制造领域的无纸化技术进行的建造实践,揭示了无纸化建造的操作过程,并探讨了无纸化建造的意义,那就是无纸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建造方式,这将是人类的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的变革.文章最后探讨了无纸化建造在中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