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平  朴树林 《山西煤炭》1999,19(1):14-19
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井下防治水工作实践,对西峪煤矿的带压开采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西峪煤矿的带压开采不会影响晋祠泉水,甚至西山矿务局各煤矿和夺开采也不会影响晋祠泉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文中分析抬柱式减柱法在后世重檐建筑中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3.
一、晋祠水稻悠远生产历史 晋祠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以此计算,晋祠水稻已伴随晋祠风风雨雨走过至少1 400多年的岁月.传统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颗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回味无穷,宋代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曾用"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描绘晋祠稻田当年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更是与天津小站稻齐名列为华北名产,晋祠也因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也是山西省久负盛名的名优特产之一.  相似文献   
4.
晋祠八景是构成清代山西晋祠地区园林胜境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晋祠八景缘起、得景由来,认为八景写意晋祠山水园林、晋祠地区景观风貌是以山水环境为基础.结合考古资料、图文史料与现状调研,分析考证晋祠内外八景中晋祠地区景观风貌是展现村居生活、水利生产、避暑游赏、登高望远等主题景象,意象复原晋祠外八景之望川晴晓、悬瓮晴岚及山城烟堞景,拟为深入研究晋祠造园理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晋祠水稻生产的现状分析,提出保护拯救晋祠水稻,重塑晋祠大米品牌形象的迫切性.建议政府决策,并组织实施多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纬平 《城乡建设》2007,(12):74-75
一 中国的祠堂很多,南方几乎村村都有祠堂.但作为古老的皇家祠堂,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可能只剩下太原的晋祠.它有珍贵的"古建三宝"-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有神奇的"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千年周柏、难老泉;有著名的"晋祠三铭刻"-《晋祠之铭并序》、《大方广佛华严经》、《柏月山房记》.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彩塑艺术的博物馆,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晋祠是我国最早的一座皇家祭祀园林,由王侯专属离宫御苑逐步发展为公共园林的过程中,其园林景观也在逐渐改观,而楹联、碑刻、匾额、游记诗文等是最好的佐证。本文以两版《晋祠铭》为主分析晋祠的造园意匠,进而阐述晋祠造景中文与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晋祠散记     
历史上.因水而修庙,为水而塑神,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然而那许许多多威镇一方的龙王庙岂可与晋祠比,岂可与晋祠的水神水母相比。到了那里,参拜水母之后,你才会真正悟出“水”字的份量!  相似文献   
9.
古代砖塔是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类型,全国各地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不同类型、不同高度、不同建造年代的砖塔,如西安的小雁塔、河北丰润车轴山花塔、太原永祚寺双塔、山西汾阳文峰塔等。由于建造年代不同,自然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千差万别,每座古塔的残损状态各有不同。我国古建筑的结构状况研究进展较慢,目前仅对古建筑木结构提出了鉴定、维修和加固的规定,对古代砖塔的结构鉴定、承载极端载荷的能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已有不少专家对国内多处砖塔进行了研究,如山西省太原市永祚寺东塔在原有状态、倾斜纠偏和地基加固后、整体加固维修完工后进行了三次动力特性测试,用动态刚度识别法,从层刚度的变化分析了加固所起的效应,并对维修加固后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程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在保护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10.
花信 《中华民居》2012,(7):89-92
晋祠志》中说:“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在太原,流行这样一句话:“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