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86篇
化学工业   209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59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89篇
水利工程   185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2.
3.
硅藻土在扫描电镜下的微观形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主要由硅藻及一部分放射虫的硅质遗骸所组成。其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含有少量的Al2O3、Fe2O3、CaO、MgO、K2O、Na2O、P2O5和有机质。硅藻土的颜色为白色、灰白色、灰色和浅灰褐色等。硅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其矿物成分为非晶态的蛋白石-硅藻蛋白石。  相似文献   
4.
三江盆地西部藻类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三江盆地西部4口井的藻类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划分9个组合,并对各组合的时代及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棘洪滩水库是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的调蓄水库,是全国最大的平原围坝型水库,负责向青岛市和周边地区供水。水库围坝长14.2km,总库容1.568亿m~3,日供水能力达30多万立方米。于1989年11月25日正式通水运行,17年来,已向青岛市供水12亿m~3,完全满足了青岛市供水需求。棘洪滩水库管理处常年对水库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四段与沙三段烃源岩的研究,发现这两套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可大致划分成4种类型(称为类型A、B、C、D),分别对应于烃源岩中干酪根的藻类无定形体、菌解无定形体A、菌解无定形体B及腐殖无定形体,由此提出应用矿物沥青基质荧光特征评价烃源岩母质类型的方法.大量研究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所确定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应用全岩Rock-Eval方法所确定的母质类型基本相符,显示出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山风  蔡佳男  高乐  柴文 《净水技术》2021,40(z1):32-39
针对夏季高藻时期的北方某市南水北调原水,研究了以超声波预处理工艺代替加氯预处理工艺的可行性.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试验,对比了无预处理、加氯预处理与超声预处理3种工艺处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表明,超声预处理频率为40 kHz、功率为0.12 W/cm2、处理时间为2 min时,对浑浊度、藻类数量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处理效果与传统加氯预处理相近.另外,超声预处理可使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使工艺出水的三氯甲烷生成量减少42.02%,而加氯预处理则会使三氯甲烷生成量增加12.54%,故超声预处理在降低消毒副产物方面存在优势.在实际应用上,以超声波作为预处理手段理论上存在可行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设计安装、运行调试与成本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避免养猪场消化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微藻去除消化废水中营养物质的二次处理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15N质量平衡法研究了鞘藻去除氨氮的主要机理,重点研究了鞘藻生长与氨氮去除的关系以及氨氮去除的主要途径。经高压灭菌后的消化废水在鞘藻培养期的氨氮去除率为96.2%,鞘藻特定生长率为0.04~0.15;稀释后的原消化废水氨氮的去除率为94.1%,鞘藻特定生长率为-0.14~0.13。通过曝气的汽提效应对氨的去除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高pH值试验条件下更有利于脱氨。15N同位素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原始消化废水中存在的细菌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小,在鞘藻培养期去除原消化废水中氨氮的主要途径是鞘藻的吸收和气体的损失,分别占总氮量的40.97%和32.59%。氨氮的去除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要提高氨氮去除率,需要提高鞘藻Chl-a含量和DO浓度,同时限制或保持pH值在弱碱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