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6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81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394篇
化学工业   199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122篇
建筑科学   452篇
矿业工程   7022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95篇
水利工程   285篇
石油天然气   5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9篇
冶金工业   49篇
自动化技术   7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316篇
  1991年   271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
苏林军  佟友 《矿山机械》2020,48(4):71-73
铁煤集团大兴矿(以下简称"大兴矿")2019年产240万t,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西南角,火成岩侵入及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破坏程度严重[1-2]。受火成岩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大幅增加[3-4],渗透性能差,力学强度低,煤的含水率低,自然发火期较短,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采煤过程中,防治自然发火是重中之重,综采设备在设计初期未考虑实施灭火的操作空间,为此,笔者提出通过改造综采设备增加实施灭火的操作空间,降低出现自然发火灾害时防治的难度,保证采煤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相关因素,重点介绍了提高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对策,它不仅可以确保采煤工作面安全、高效进行,提高矿井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煤矿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煤矿的采深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煤矿形成许多边角煤,降低了煤炭回收率。同时,因地质条件复杂、开采的难度相应增加,边角煤的开采意义重要。针对台东山煤矿边角煤的赋存情况,对开采方法进行探讨,并详细叙述了"刀式采煤法"在台东山煤矿5202里工作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芦岭煤矿Ⅲ4采区8#、9#和10#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结合现有矿井开拓系统及Ⅲ2、Ⅱ88采区巷道布置情况,按照采区巷道布置设计原则,提出3种采区巷道布置方案。方案一利用-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新掘Ⅲ4采区上部车场,上山布置于F10断层东侧;方案二利用Ⅱ88采区下部车场及-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布置Ⅲ4采区上部车场;方案三延长-900 m大巷至采区下部车场,从-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中部新掘3条采区上山,并掘Ⅲ4采区石门总回风巷至Ⅱ88采区轨道巷,采区西翼布置区段平巷至井田西边界,东翼区段平巷布置至Ⅲ2采区边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三具有初期投资小,运营费用低,经济效益最大,资源回收率高,巷道施工难度较低,开拓系统较为简单,投产工期最小的特点,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三作为Ⅲ4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空失相干、大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InSAR技术的检测能力受限,无法保证任意矿区监测结果的有效性。若检测能力未知,使用InSAR技术将极易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为有效判断InSAR技术是否适用于矿区地表形变区域探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开采沉陷的InSAR最大可检测形变梯度(Maximum Detectable Deformation Gradient,MDDG)函数模型。首先通过分析地质采矿因素对开采沉陷的影响,选取矿区开采深厚比和下沉系数两个参数作为模型参数;然后基于不同分辨率、不同波长和不同入射角的SAR影像数据,采用数值模拟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平煤层开采条件下的InSAR最大可检测形变梯度函数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陕西大柳塔矿区2012年11月21日—2013年4月2日的13景TerraSAR卫星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试验。研究表明:InSAR在该矿区的最大可检测梯度为0.008 56,相邻控制点间能够检测的形变量不超过0.171 2 m,采用地表观测站GPS数据作为参考形变值验证了上述结论;与现有模型对比,该模型检测精度更高,细化检测性能更为突出,且无需提前获取SAR影像,可为促进InSAR技术应用于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采高是一种采煤方式,大采高综采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简单说是指将3.5~7.2 m厚的煤一次全部采出。本文对大采高综采采煤工艺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大采高综采采煤工艺进行技术说明。  相似文献   
8.
刘贵 《煤炭工程》2019,51(8):145-148
在经历过小煤矿开采的老矿区,塌陷坑是地表沉陷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的矿区甚至在非采动时期也会出现地面突然塌陷的情况,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根据我国北方某矿区城市出现的地表塌陷事件,从煤层赋存条件、煤矿开采历史、自然条件等综合分析地面塌陷坑产生原因,并依据该区域采动情况,分析了塌陷坑附近房屋居住安全现状。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柳煤矿现有的采煤工艺和装备效率低、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结合国内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及其装备的应用情况,对现有采煤工艺和装备进行了自动化技术改造。通过论证6.5 m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的可行性,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矿井现有的通风、供配电、提升运输等系统进行了校核,提出了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参数及其设备配套参数,经技术改造后,该套装备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介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事项以及采煤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了严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管理采煤工作的支护质量、加强技术领域的革新等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表现出了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这一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以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为煤炭业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