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1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57篇
电工技术   97篇
综合类   273篇
化学工业   206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669篇
矿业工程   5085篇
能源动力   67篇
轻工业   47篇
水利工程   240篇
石油天然气   45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1篇
冶金工业   275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68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钼集团矿山公司三道庄矿区由于历史原因,露天开采境界地下内存在的采空区已危及矿山公司的正常安全生产,阻碍了洛钼集团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认为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技术是解决此类采空区难题唯一的经济上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手段与途径。深孔爆破成井实现与采空区顶板的贯通,使采空区边岩稳定,顶岩暴露面积缩小,确保了采空区的稳定;保证了台阶正常推进。  相似文献   
2.
隐患采空区是目前影响露天开采矿山安全生产的主要危害源之一。随着台阶开采的不断剥离,露天开采境界内各台阶与地下空区群的隔离层厚度越来越薄,随时有可能发生采空区顶板坍塌事故。考虑到露天矿采空区地质赋存条件和围岩稳固性等特征,以弓长岭露天铁矿浅层采空区为工程背景,运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分析了浅层采空区的稳定性。将液体静力水准地表沉降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与FLAC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调整蠕变参数使得数值模拟的蠕变速率与现场监测结果一致,而后据此进行未来结果的预测。最终根据地表沉降数据确定的蠕变参数取值为A=1.0×10^-12、m=1.75、n=0.35。研究表明:静力水准测点地表最大沉降位移为-9.8 mm,蠕变计算结果顶板最大垂直位移约20.4 mm,应力最大值约25 MPa,综合分析显示该采空区较稳定。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采空区现场监测数据的数值模拟蠕变分析方法,可为类似矿山采空区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山采空区充填固废的封闭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深井固废多层次封闭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固废深井封存包含固废隔离、长期封闭和固废稳定三方面,确保固废深地质处置达到稳定状态,封存年限为20年以上|建立了固废矿山充填多层次封闭技术体系,包括区域封存、表面封闭、充填体封闭和通道封闭4个层次的封闭结构。对试验矿进行了固废矿山充填多层次封闭技术体系的初步设计,为后期封闭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李晋 《煤》2020,29(9)
为实现沁裕煤矿15号易燃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03工作面为例,提出采空区遗煤自燃综合防治技术,设计增大高抽巷抽采流量、埋管灌注黄泥浆、封堵上下隅角、喷洒阻燃剂等作为日常防火措施,注氮系统作为采空区灭火措施,应用期间束管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防灭火措施能够抑制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反应,防止采空区自燃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安家岭露天矿通过开展边坡年度稳定性评价工作,对稳定性不足区域提出治理措施,并结合下1年度生产计划对采矿方案进行调整。安家岭露天矿采矿主要调整南帮逆断层影响区域,通过提前掏槽开采—快速内排压脚,使逆断层影响区域满足边坡安全;快速内排压脚后并对原运煤系统进行了调整,可以有效缩短运煤路线,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朱加锋 《煤》2020,29(8)
为了探究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不同深度瓦斯浓度分布情况,在高抽巷内布置6个测点,利用高抽巷与回风巷之间的穿透孔,将束管由高抽巷测点敷设至回风巷,随着工作面的回采,通过束管观测各测点进入采空区不同深度的瓦斯浓度,进而分析高抽巷瓦斯来源,为今后高抽巷布置层位与利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冈矿12#煤层8820、8822采空区出现CO泄漏事件,采用粉煤灰填充,构筑木板墙充填粉煤灰,配以墙体周边注马丽散堵漏;采用灌浆泵进行地面黄土灌浆,实施采空区灭火。通过对采空区自然发火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消除了自然发火隐患。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非连续采空区矿柱力学原理,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对下向水平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形成的非连续采空区中矿柱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非连续采空区中矿柱所受的力主要为覆岩的自重应力,水平应力对其影响不大;随着埋深的增加矿柱承受的垂直方向的力近似呈直线增加;随着非连续采空区跨度的增加(进路数量增加),非连续采空区受垂直方向的应力逐渐由围岩两侧向矿柱中间过渡。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长壁工作面开采对排土场地表沉陷规律的影响,以酸刺沟煤矿采空区为工程背景,在实测地表移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酸刺沟煤矿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预测,结合哈尔乌素露天煤矿GNSS监测系统,对预测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112工作面开采结束后,排土场地表极限沉降为3 062 mm,东西极限水平位移为922 mm,南北极限水平位移为933mm;6上114工作面开采结束后,排土场地表极限沉降为21 529 mm,东西极限水平位移为5 313mm,南北极限水平位移为5 379 mm。GNSS监测系统监测值与预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