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1篇
  免费   1188篇
  国内免费   222篇
电工技术   88篇
综合类   664篇
化学工业   1492篇
金属工艺   140篇
机械仪表   315篇
建筑科学   576篇
矿业工程   13000篇
能源动力   242篇
轻工业   878篇
水利工程   173篇
石油天然气   344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1篇
冶金工业   745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235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668篇
  2022年   615篇
  2021年   1011篇
  2020年   1121篇
  2019年   912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659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1726篇
  2013年   1194篇
  2012年   1279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913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620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42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煤炭技术》2022,(2):28-30
针对多煤层赋存条件下,空区上部残煤层实际情况,根据地下气化开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巷道,用巷道+钻孔的方式实现残煤层的地下气化开,系统给出气化工作面参数、气化工艺、地面生产工艺及安全保障技术措施,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减少资源损失,需要在保护穿层暗斜井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跨工作面煤柱及终线位置等相关参数。以山西神州煤业4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上部煤层开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和底板损伤状态,当穿层暗斜井位于上部正在回工作面下方时,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决策,确定了4102工作面跨行人进风斜井延深段的布置方式。与原工作面布置方式相比,优化后该工作面可多回出约2.2万t优质主焦煤,对于进入资源枯竭阶段的矿井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尹小磊 《煤》2020,29(3):44-45
与传统的收尾方式相比,用矿用高强度聚酯纤维柔性网进行铺网收尾,可以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工作面收尾结的推进速度。司马煤矿在1110工作面使用了此种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井下的安全生产。为其他回工作面收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立青 《江西煤炭科技》2020,(3):206-208,211
以王坡煤业331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高地应力松软煤层顺层瓦斯抽钻孔施工影响因素,用螺旋钻进自排渣的钻孔施工工艺以及新材料径向膨胀主动承压式注浆封孔工艺,并与原工艺进行了现场对比试验分析,优化后的瓦斯抽工艺应用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瓦斯抽成孔及封孔问题,能够满足安全高效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煤层气排过程中,渗透率是影响气井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煤层气排经验,总经了在气井排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并且在不同的排阶段要取不同的排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工作面初期瓦斯涌出不均衡,易出现瓦斯超限现象。针对新源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开、瓦斯涌出量大等特点,提出了小角度高位钻孔抽治理初期瓦斯的方法;2219工作面应用实践表明,初期内,小角度高位钻孔抽瓦斯纯量最高5.25m3/min,瓦斯抽率64.02%,回风流瓦斯浓度最高为0.32%,上隅角最高瓦斯浓度0.96%,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取得了很好的初期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气田开时间的增长,出液中含水率逐年增加,部分油田的含水率已达到95%以上,给目前已有的出液处理工艺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发的管道式油气水高效分离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油气水处理系统所面临的难题,可适用于陆地、海洋平台及井下等不同条件。管道式油气水高效分离技术主要由柱型旋流分离器、导流片型管道式分离器、T型多分岔管路和动态CFU气浮选等组成,突破了传统的用大型储罐进行油气水分离的作法,使分离效率成倍提高。这种小型、紧凑、高效、快速的分离系统,由于工艺流程简单高效,且可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