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皇黎一统志》作为越南汉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且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也是记载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文化在越南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研究古代越南与中国文化上的关联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人们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中所包含的广博的信息量和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形式等是传统的纸质书籍所不能拥有的,因此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书籍形式来承载这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形式,电子书籍就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现有电子书籍多种多样,因此设计者需要设计出更加适合于读者需要的模式来抓住读者的思维主脉络,弥补电子书籍所具有的缺陷。本文先简单分析了目前电子书籍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  相似文献   
3.
正本小说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册,定价为每套80元,含邮资为每套100元。欢迎邮购。地址为:北京市阜外大街1号东楼1416室。邮编:100037,杨新民收。款到寄书,谢谢垂询。电话:010-88337676 13701181255这是我出版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离我1984年发表小说处女作《花朝女》确实有些久远了,算起来已近30年。收入这部小说集的6个中篇小说、26个短篇小说,几乎都是我刚刚开始文学创作的前10年写的。后20年,我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没有回江西老家工作,而是试探性地作了人生中一次  相似文献   
4.
《建造师》2000,(4):85-92
当夜明月当空,身在清冷幽暗的比哈提古城遏址,与一般人完全相反,我却感觉头脑清醒,精神好了许多。  相似文献   
5.
阶级学说对"个人"尤其是个人欲望的压抑几近半个世纪之久,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虽然将个人合理的欲望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加以表现,但却仍然使用了话语转移叙述策略,本质上并没有摆脱政治乌托邦性质和理想主义色彩.新历史小说以其特有的对历史的欲望化言说方式和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肯定,真正实现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对欲望的重新叙述,解构了传统的历史观念,让我们得以窥见人性的善恶.  相似文献   
6.
历史小说《天平之甍》艺术地讲述了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播文化的经历和故事,动人心魄的同时荡气回肠。简介井上靖是位有意思的作者,是日本大师级的作家。书名中"甍"指房屋屋脊,这个"天平"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秤,而是日本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73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的开元盛世时期。这本书的意思是"天平年间(日本文化的)脊梁",说的是谁呢?正是本书的核心关键人物:鉴真大和尚。书名说的是这位  相似文献   
7.
从3个方面论证大观园并非"理想国"、"伊甸园",而是女儿监。第一从元妃省亲的全过程看,核心论据是:元妃哭诉父母"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指内宫)"。第二从女儿们的人生结局看。在大观园里,她们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时时处处都有人坐监行探、密报,已有女儿直诉:这里是关人的"牢坑"、"笼子"。第三从意象象征层面上看。林黛玉的诗句"冷月葬花魂"便是所有红楼女儿悲剧的点睛之笔,她们如花如诗的青春、生命都在这里被埋葬了。大观园是泪园、血园、墓园,女儿们的祭奠园,《红楼梦》便是女儿们的长篇悼词。  相似文献   
8.
李洱的小说《花腔》在对葛任之死的历史事件的叙事中,揭示了特定历史境遇中人的工具性处境。在现代社会之前,人很少真正获得个体的价值,而在现代社会,人的工具性处境实际上又被意识形态所遮蔽。《花腔》的价值,就在于对这种遮蔽的反拨,从而触及到了历史的真相,并在这一层面对人性发出了启蒙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4)
井上靖在其历史小说中塑造的群像性的人物,不仅个体鲜明,而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共性审美。本文即以井上靖历史小说中群像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井上靖历史小说之所以引人注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9):43-46
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中,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异色性",即在怀疑主义一以贯之的灰暗基调中,中国题材作品显露出罕见的明亮色调。本文在论述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所表现出的积极人生观和乐观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认为中国题材作品"异色性"的深层原因在于古典中国是芥川龙之介的理想家园和精神故乡,对这一理想家园的向往,反映了芥川精神世界中少为人知的另一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