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40篇
  免费   4726篇
  国内免费   1703篇
电工技术   1092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824篇
化学工业   3884篇
金属工艺   1961篇
机械仪表   1120篇
建筑科学   13392篇
矿业工程   2574篇
能源动力   1469篇
轻工业   1801篇
水利工程   3203篇
石油天然气   1947篇
武器工业   164篇
无线电   23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44篇
冶金工业   1574篇
原子能技术   550篇
自动化技术   2994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1047篇
  2021年   1329篇
  2020年   1221篇
  2019年   901篇
  2018年   876篇
  2017年   1157篇
  2016年   1312篇
  2015年   1574篇
  2014年   3676篇
  2013年   2376篇
  2012年   3821篇
  2011年   4279篇
  2010年   3322篇
  2009年   3349篇
  2008年   2982篇
  2007年   3666篇
  2006年   3399篇
  2005年   2864篇
  2004年   2196篇
  2003年   2063篇
  2002年   1687篇
  2001年   1465篇
  2000年   1268篇
  1999年   950篇
  1998年   601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360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Large domain wall (DW) conductivity in an insulating ferroelectr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nanosensors and nonvolatile memories. However, the wall current was usually too small to drive high-speed memory circuits and other agile nanodevices requiring high output-powers. Here, a large domain-wall current of 67.8 μA in a high on/off ratio of ~4460 was observed in an epitaxial Au/BiFeO3/SrRuO3 thin-film capacitor with the minimized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The studies from read current-write voltage hysteresis loops and piezo-response force microscope images consistently showed remaining of partially unswitched domains after application of an opposite poling voltage that increased domain wall density and wall current greatly.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large wall current.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the domain reversal occur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head-to-head and tail-to-tail 180° domain walls (DW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highly conductive wall paths. As the applied voltage increased, the domain-wall number increased to enhance the on-state current,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s of current-voltage curves. This work paves a way to modulate DW currents within epitaxial Au/BiFeO3/SrRuO3 thin-film capacitor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both oxygen vacancy and domain wall densities to achieve large output powers of modern domain-wall nanodevices.  相似文献   
2.
凌庄子水厂蓄水池进水口处有一保水堰,为非标准薄壁堰,不能使用已有堰流公式对其过流量进行准确计算。为了得出较为精确的过流流量,按照重力相似准则制作几何比尺为1∶5的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在已有自由出流公式的基础上,对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进行修正并对淹没情况下流量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对该非标准堰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实测值与经验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堰板槽降低了实际自由出流过流能力。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主要与下游尾水位有关,试验中形成的淹没式堰流受实际堰型尺寸影响,下游尾水位和堰上水位近似相等,不完全适用已有淹没出流流量公式,通过试验给出了修正淹没系数随h/p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堰前、堰后水位初步计算过流流量是可行的,可为该工程提供参考,也可为实际工程中非标准矩形堰的流量计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茯砖茶发酵、干燥过程中,烘房内温湿度稳定性和能源系统低能耗是保证茯砖茶品质与成本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TRNSYS仿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咸阳某茯砖茶厂实际使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建模,通过研究各季节典型代表月烘房温湿度的波动情况,确定该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全年的运行状态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比了该系统在全年可运行季节代表月与该生产厂房早期使用的燃气锅炉系统的能耗仿真结果,对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节能与环保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夏季送风质量流量过大且室外空气含湿量较高,7月烘房温湿度不满足工艺要求。热泵系统在1、4、10月的总标煤消耗量的平均值是锅炉系统的44.42%,平均CO2、SO2、NOx排放量分别为锅炉系统的34.13%、44.1%、40.60%。在茯砖茶发酵、干燥的过程中,相比于燃气锅炉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具有更好的节能与环保特性。  相似文献   
4.
5.
以电信用户入网协议为切入点,电信用户的携号转网行为应受到《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私法规范的保护与限制。该行为引起的格式条款解释、合同终止、违约责任、损失赔偿等问题,不能仅靠《电信条例》等公法规范来调整。应当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用户以私法领域相关规定为依据,转变争议解决思维,拓宽纠纷处理途径,合理选择维权手段,以保护自身合法民事权益,与行业监管部门共同推动电信行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柠檬酸铋制备工艺合成时间长、能耗高、产品纯度不高等不足,介绍了一种常温下制备柠檬酸铋的新工艺。新工艺制备时间短,制备的柠檬酸铋产品质量好,合成过程产生的废水可循环利用,废气经碱液循环吸收可生产硝酸钠副产品。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高效节水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黑龙江省高效节水发展的支撑能力,阐述黑龙江省节水增粮目标、任务及总体布局,为黑龙江省2012—2015年节水增粮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wavelet transforms for the det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faults on transmission lines.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clock is used to synchronize sampling of voltage and current signals at both the end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 The detail coefficients of current signals of both the ends are utilized to calculate fault indices. These fault indices are compared with threshold values to detect and classify the fault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re employed to locate the fault, which make use of approximate decompositions of the voltages and currents of local e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ested successfully for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types of faults.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