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36篇
能源动力   16篇
轻工业   4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Planning》2017,(6)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炎症因子、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方法根据患者肝切除方式的不同,8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组(77例)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组(75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肝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在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肝功能及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术后1、3、7天,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组。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相较传统开腹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引起的炎性应激以及肝脏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再入院患者血脂代谢的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确诊的73例不同临床分型的WD再入院患者作为试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RIG);采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赖氏法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D再入院患者TC、LDL-C均降低(P<0.05);而HDL-C、TRIG较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其中肝损伤型及神经精神损伤型患者TC、LDL-C较无症状型患者降低(P<0.05);TC、LDL-C下降与肝功能AST及ALT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WD再入院患者存在血脂异常的并发症,且与临床类型有关。进行血脂检测对病情监测及预防血脂紊乱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4):119-120
目的:观察与探究大体积肾癌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术期心、肝及肾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52例大体积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放性肾癌根治术)26例及观察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48 h的心、肝及肾功能状态指标。结果:术前,两组的心、肝及肾功能状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观察组的心、肝及肾功能状态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体积肾癌患者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围术期心、肝及肾功能状态的波动相对小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在大体积肾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1):98-99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营养均以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对照组给予常规进食,观察组给予早期不同时间(术后第1~7天)进食,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指标(AL、AST、STB)和营养指标(ALB、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7天肝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疾病病情给予不同类型的食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提高患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汤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抗病毒、护肝、抗肝纤维化、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重用白术的健脾利湿汤口服,2组均治疗30 d。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LT,AST,TBIL显著降低,ALB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利湿汤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尤其是以低蛋白血症为主者)临床疗效较好,适宜在基层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贵州4种食用白酒对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将53%vol不同品质的白酒分为1号酒样、2号酒样、3号酒样和4号酒样,结合实验用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62只,随机分为9组:1号酒样高、低剂量组;2号酒样高、低剂量组;3号酒样高、低剂量组;4号酒样高、低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按低剂量(4 mL/kg·d)、高剂量(8 mL/kg·d)分别给SD大鼠灌胃2个月,最后一次灌胃后,禁食12 h,取肝脏组织,制作肝脏切片,进行苏丹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血清,比色法测肝功能。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剂量依赖性地加重了肝脏细胞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增生,但以1号酒样大鼠肝细胞纤维化的变化较轻,4号酒样大鼠肝细胞变化严重;各实验组大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r-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r-GT)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低剂量酒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高剂量酒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同种酒样高、低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实验大鼠喂酒2个月,引起肝脏形态学改变和其功能受损,其变化的程度与酒的种类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股静脉置管和直接血管穿刺组,共进行124次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转氨酶下降情况以及相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静脉置管组在减轻患者疼痛、出血方面优于直接血管穿刺组(P<0.05),感染、堵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有关键作用,股静脉置管是一种较为安全、方便、理想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应用于合并轻度肝功能异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及对肝功能影响。方法 :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观察组采用血脂康以及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90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90d检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两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0d血清TC水平即显著下降,治疗60d后TG、LDL-C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90d TC、TG、LDL-C明显下降(P<0.05),而HDL-C无明显上升(P>0.05);90d观察组TC、TG、LDL-C、HLD-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脂血症合并轻度肝功能受损患者,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效果显著,而且能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毛云  张兆瑞 《金属学报》2019,24(5):503-510
目的:分析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再生及Wnt/β-catenin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6只,其中1只行BMSCs培养,随机选取50只大鼠制备ALF模型,24 h后随机选取其中5只断颈处死,依据大鼠肝功能与组织病理学判别其是否成功造模。剩余15只大鼠将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入,作为正常组。成功造模的45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BMSCs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每组各15只。造模后6 h,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1 mL细胞培养液,BMSCs组注入1 mL BMSCs悬液(细胞浓度2.0×109/L),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注入1 mL人参皂苷诱导分化BMSCs悬液(细胞浓度2.0×109/L),连续给药10 d。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状况,血清总胆红素(TBil) 、AST、ALT、TNF-α、IL-6含量,肝组织内Wnt7b、Wnt7a及Wnt2基因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无坏死、变性,整齐排列,肝小叶结构清晰,汇管区内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表征为广泛坏死,肝小叶内全部肝细胞溶解坏死,网状的支架发生塌陷,汇管区和周边存在大量粒细胞、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浸润,残余肝细胞变性、肿胀且伴随胆汁淤积;BMSCs组及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趋向完整,肝细胞坏死、变性数量减少,汇管区内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又优于BMSCs组。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IL-6及TNF-α含量上升;和模型组相比,BMSCs组、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IL-6及TNF-α含量降低;和BMSCs组相比,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IL-6及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Wnt7b、Wnt7a、Wnt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和模型组相比,BMSCs组、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肝组织内Wnt7b、Wnt7a、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和BMSCs组相比,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肝组织内Wnt7b、Wnt7a、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诱导BMSCs可显著改善ALF大鼠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加速肝脏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