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5篇
轻工业   260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东华大学胡学超教授课题组联合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承担的市科委“玉米纤维纺丝工业化试验的研究’项目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2.
一根看似普通的纤维绳,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是同样粗细钢丝绳的8倍。日前东华大学化纤所宣布,该所与中纺投资公司合作,批量纺出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打破美国和荷兰长期对这一技术的垄断。  相似文献   
3.
院校动态     
《纺织教育》2006,(5):72-72
浙江理工大学石钟慈院士获首届 CSIAM 苏步青应用数学奖因在有限元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数学研究所荣誉所长石钟慈院士日前荣获第一届 CSIAM 苏步青应用数学奖。CSIAM 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是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设立的 Lagrange 奖、Collatz 奖、先驱奖及Maxwell 奖外的第五个奖项,是以我国数学家名字命名的第一个国际性数学大奖,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对经济腾飞和人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东华大学陈廷的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批准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教研[2006]1号),批准99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7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  相似文献   
4.
5.
近日,数据库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盛会——“第二十五届国际数据工程大会”(ICDE2009)在上海东华大学举行。我校副校长、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与软件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建中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Philip S.Yu出任了此次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6.
据媒体报道,东华大学在2006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上展出的“负离子纤维及制品”,将一种纳米矿物质粉体混入纤维中,利用粉体特有的机理使纤维能持久释放负离子。不仅如此,这种负离子纤维面料还具有较强的远红外发射功能j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微循环;由于负离子释放电荷,吸附灰尘,故能净化空气;它还有抗菌和杀菌功能,能破坏细菌活性致其死亡。因此,该面料的用途非常广泛。目前,东华大学已与有关企业联合开发出多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纺织品,如抗菌床单、抗菌袜子和抹布,抗紫外帽子、披肩,远红外保暖内衣,阻燃窗帘等。东华大学还对一般只能做麻袋的聚丙烯纤维进行了特殊加工,使之成功地用于内衣、T恤衫和牛仔裤等产品上。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的牵头下,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技学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青岛大学材料学院为代表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生化企业,以及众多专家和学者一起,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编制完成“中国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全国产业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对该路线图给予了有益指导。该路线图内容丰富、技术路线切实可行,涵盖了路线图制定背景、思路,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品“战斗序列”、产业30年发展整体目标,基础科学及关键共性技术等诸多要素。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纤》2010,(4):39-39
芭蕉、香蕉纤维精细化加工生产技术,是许多国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一直未获得重大突破。日前,江西东亚芭纤公司联合东华大学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制取的芭蕉、香蕉纤维细度达1600公支以上,而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仅能达到200—500公支。  相似文献   
9.
云介本科毕业于东华大学,硕士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云介在梅庵参加博士生面试的情景。那是一场令人感动的面试。云介当年博士入学考试的成绩在入围的同学当中并不算高,因名额有限本难进入东大深造,但他在面试过程中流畅的表述、对学问的热情以及出色的设计业绩感动了在场的各位老师。  相似文献   
10.
任俊 《中国制衣》2013,(12):81-81
《中国制衣》:最初,是什么原因使得您选择了在中国开创您的事业?这个国家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吗? ManlioCarta先生: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谈到为何选择,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选择了我。18岁的时候,我离开了我的家乡,从那之后我就在世界各地旅游,生活。早年曾为D&G,TommyHilfiger,CalvinKlein等品牌工作过。喜欢自由的我,曾有一段时间待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之后就去了美国,在美国生活三年之后,我收到了上海东华大学邀请我到上海给中国学生讲授设计课程的邀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