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1篇
  免费   885篇
  国内免费   175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645篇
化学工业   1925篇
金属工艺   103篇
机械仪表   104篇
建筑科学   419篇
矿业工程   243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8640篇
水利工程   118篇
石油天然气   572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2篇
冶金工业   222篇
原子能技术   38篇
自动化技术   82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613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鉴定中国白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研究关键酶的特征与作用机制有利于提高白酒的优质品率。方法:本研究用形态学和生理学、16S rRNA、gyr B基因和antiSMASH分析的方法对酒曲中的一株微生物进行了验证;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羧酸酯酶的3D模型,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该菌株的羧酸酯酶的机理。结果:该菌株为产羧酸酯酶的革兰氏阴性菌Pb1(MW580690);该菌株呈现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产物曲线为S型,羧酸酯酶活化最优pH范围为5.0~9.0。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e21A为该酶具有催化活性的主要氨基酸,水解三丁酸甘油酯为丁酸和甘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经过构象变化被转移到催化中心后,进一步被加工;酶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相互作用表面有利于配体向下转移,进而从疏水性通道释放产物到的酶表面。结论:产羧酸酯酶的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并为羧酸酯酶水解三丁酸甘油酯类物质的底物识别、转移和催化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来源于嗜热地衣芽孢杆菌葡聚糖酶与底物的识别机制,本文通过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葡聚糖酶与二聚糖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接触数较大并且距离较少,这说明其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能量拆分,我们可以得出,Gly46、Leu63、Gln67、Tyr68、His73、Thr124、Gly125和Gln129是对结合二聚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并且His73和Thr124与二聚糖分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氢键,这将有助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结合。本研究以期为葡聚糖酶分子结构后续的理性改造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一种典型土壤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中U(Ⅵ)的还原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无机阴离子、腐殖酸(HA)及富里酸(FA)对还原的影响,并利用TEM、EDS、SAED和XPS对还原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7.0、cNaHCO3=5 mmol/L和T=303 K条件下,Bacillus sp.dwc-2对U(Ⅵ)的还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内最大还原率为12.2%,此后则随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HA和FA对U(Ⅵ)的微生物还原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HA和FA浓度为25 mg/L时,U(Ⅵ)的还原在24 h最明显,其还原率分别为14.2%和16.2%,但随着HA和FA浓度的继续增加,因在U(Ⅵ)离子与HA、FA形成的配合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腐殖层,抑制了电子的转移,阻止了U(Ⅵ)的还原。此外,研究表明HCO3-也会抑制U(Ⅵ)的还原。TEM-SAED和XPS分析证实了还原过程中U(Ⅳ)的存在。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还原U(Ⅵ)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模型药物Y147微乳处方中油相用量及乳化剂/助乳化剂的比例。方法: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微乳的粒径、多分散系数、乳化时间等为评价指标,优化Y147微乳处方中油相用量(重量百分比)、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结果:处方中油相百分比为14%,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为2时,制备的处方各评价指标均较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较好的用于Y147微乳处方优化,结果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6.
以柴油乳状液模拟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田采出水,采用瓶试法,考察了油水体积比,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质量浓度,剪切速率,乳化时间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满足试验要求的柴油乳状液。使用恒温水浴锅加热破乳,采用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破乳后的柴油浓度。结果表明,破乳后水层含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粒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60℃时的粒径分布峰随破乳时间而延长变宽,热破乳机理主要集中在降低油滴界面膜强度和降低体系黏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8.
9.
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技术的工业实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报道了采用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经过实验室开发确定的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电脱盐专利技术--超声波-电场联合破乳脱盐组合技术采用顺逆流方式.该技术于2003年9月在齐鲁分公司完成工业应用试验后,超声波强化原油破乳设备直接投入生产运行,在不加入化学破乳剂的情况下,可使胜利混输原油(平均盐浓度为50 mg/L,平均水质量分数为0.5%~1.0%)脱后盐浓度低于3 mg/L,水质量分数小于0.3%.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乳品工业》2006,34(6):31-31
自韩国剩余原乳差别价格制度(2002年11月)和原乳生产减少政策(2003年7月份)实施以后,奶牛饲养量出现减少。由于小型饲养场纷纷倒闭,饲养农民数量持续减少。原乳产量从1999年以后每年呈递增趋势,但2003年实施原乳减少政策后开始出现减少。随着饮食生活的改变,乳制品的消费持续增加,流通量却出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