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5·12汶川地震为例,介绍了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救灾过程中,灾区建筑、设备和人员的雷电防护技术,阐明了地震灾区的雷电危险性和现代救灾的特殊性,重点研究了灾区过渡性板房和人员的防雷技术,为确保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银川市建筑工地活动板房现状,总结了现用工地活动板房存在的耐火等级较低、缺少维护、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提出了建筑工地活动板房建设新思路——用钢结构临时性房屋代替现有的活动板房,以提高农民工的居住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曹刚 《住宅产业》2009,(5):71-72
通过对灾后板房建设的调查,和灾后重建的灾区的实际情况,浅谈灾后重建中,废旧板房中的聚苯乙烯泡沫的回收处理。  相似文献   
4.
陈卫东  段中岐 《建筑》2008,(17):69-70
脾气大,一着急就火冒三丈,嗓门高,说话时眼睛瞪得滚圆,尤其是进入灾区安装活动板房后,孙彬总给人一种“玩命”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中国建设信息》2008,(12):75-75
广东在阿坝、德阳、广元等地的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建设继续推进。截至6月16日下午2时,广东在四川灾区累计建成233611平方米活动板房(折合11681套)。此外,正在安装的有38260平方米(1913套),运达灾区待安装的有154580平方米(7729套),已发运成都途中的有141125平方米(7056套),已装车待运出广东的有73963平方米(3398套)。  相似文献   
6.
木构搧架是彝族瓦板房民居的主要承重结构,也是其最具特色且最具有保护价值的民居要素之一.本文收集了三种典型的搧架结构布置方案,通过ANSYS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发现各种布置形式的结构薄弱环节和受力弱点;最后提出优化设计的措施,以达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改良瓦板房的建造工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宋晓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1):1007-1010
对灾区过渡安置点搭设板房常用的彩钢聚苯乙烯(EPS)夹芯板和聚氨酯(PU)夹芯板结构、防火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安置点内帐篷材质、燃烧性能进行介绍。在彩钢夹芯板房火灾实验基础上,用火灾案例和FDS模拟方法验证分析实验结论,研究确定彩钢夹芯板房和帐篷的防火间距。  相似文献   
8.
超薄、轻质等材料建造的房屋在救灾、建筑工地领域应用普遍,针对这类特殊建筑的温室效应现象虽有揭示,但局限于透光膜及玻璃房,对其冷室效应认识尚属空白。本文通过搭建外形尺寸相同、围护材料材质不同的超薄轻质围护结构模型建筑,在相同的室外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无论夏天或冬天,在有太阳辐射的白天时刻,即使非透光的超薄轻质围护结构建筑的室内表面温度和气温均高于或远高于室外温度,温室效应的强度取决于室外气候条件和围护结构特性;在夜晚,室内表面温度和气温可能低于室外温度,超薄围护结构比轻质围护结构的冷室效应显著,晴朗夜晚比阴雨夜晚显著,并进一步揭示这类建筑的特殊热环境现象的共性规律和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对汶川大地震灾后反思、寻求灾后重建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指出百废待兴,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居者为先,结合灾后重建,推进廉租房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叶小丽 《北京纺织》2005,26(4):53-57
说明了板房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以案例形式提出了板房成本管理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指出了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