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99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7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22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党历史上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第三次重大的突破和飞跃。特别是讲话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进步的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的深刻的阐述。作为高教战线工作者,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最重要的就是把学习、理解讲话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化改革形势的发展,我们石油企业内部的地质研究院(所)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石油地质研究院(所)自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仿真》2012,(4):410-411
总则本次竞赛的目的是响应江泽民同志"发展我国仿真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号召的具体落实,从而营造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科技氛围。本次竞赛  相似文献   
4.
《微型电脑应用》创刊于1985年1月,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刊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宋健院士等为本刊题词;中科院院士朱高峰、王选、张煦、杨槱、杨叔子、李德仁、沈绪榜、姚熹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声、吴澄、阮雪榆、薛禹胜、陈亚珠、陈星弼等都曾为本刊撰稿。  相似文献   
5.
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提出了四个“要求”和四个“联系”。认为这是江泽民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理念.对于指导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6年6月15目.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作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赋予语文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本文就如何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学习中要注重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保障。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作出了“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我们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现代科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