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7篇
  免费   1075篇
  国内免费   354篇
电工技术   59篇
综合类   1574篇
化学工业   6491篇
金属工艺   175篇
机械仪表   130篇
建筑科学   490篇
矿业工程   232篇
能源动力   135篇
轻工业   13673篇
水利工程   199篇
石油天然气   670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73篇
冶金工业   295篇
原子能技术   54篇
自动化技术   62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55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1189篇
  2013年   965篇
  2012年   1233篇
  2011年   1294篇
  2010年   1272篇
  2009年   1248篇
  2008年   1547篇
  2007年   1297篇
  2006年   1182篇
  2005年   1143篇
  2004年   999篇
  2003年   947篇
  2002年   779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437篇
  1996年   425篇
  1995年   363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99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亚氯酸钠-醋酸-氢氧化钠法提取纤维素(corn straw cellulose,CS),分别用硫酸水解和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的方法对CS进行改性,并以百里香精油作为油相制备Pickering乳液,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素作为乳化剂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表征,对所得乳液微观结构、粒径、电位、稳定性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S和硫酸水解改性的纤维素(cellulose precipitation,CP)相比,硫酸水解-高压均质联用改性的纤维素(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cellulose,HPC)的粒径显著减小(P<0.05),为28.61μm。活性基团数量增多,静水接触角变大,达到76.1°,约为CS的2.4倍。CP的微观形貌呈现短棒状结构,表面光滑;而HPC呈现卷曲状,表面由平滑变得疏松多孔。改性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均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其中由HPC稳定的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最小,为3.53μm,粒径分布也更均匀。在21 d的25℃贮藏中,液滴之间没...  相似文献   
2.
3.
基于对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中水解反应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国内外几种水解反应器的结构特点,着重介绍了几种水解反应器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水解反应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硫脲法工艺路线合成了单体型碳化二亚胺抗水解稳定剂SW-100,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液相色谱考察了产物的结构、纯度。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结构正确,液相色谱确定产物纯度达到99%以上。在结构和纯度确定的基础上,将合成产物添加到聚乳酸中进行水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添加量下聚乳酸拉伸强度保持率较纯树脂提高了80%。  相似文献   
5.
由于部分人群对牛奶蛋白敏感,因此需要研发出无牛奶来源配方产品。为满足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本文研究以变性淀粉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花生四烯酸油脂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乳化效果、产品指标和成本等因素,制备10%花生四烯酸微胶囊的原材料配比分别为花生四烯酸油脂25%(花生四烯酸含量40%),变性淀粉25%,麦芽糊精48%,复合抗氧化剂2%。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对储层微裂缝简单调驱后,注入水易沿高渗条带发生绕流造成开发效果严重受限的问题,评价了泡沫体系起泡、稳泡性能和一种改性淀粉凝胶成胶性能,开展了泡沫微观调驱和裂缝性低渗岩心复合体系协同驱油实验,并利用径向流模型模拟油藏实际井网对复合体系协同驱油适应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起泡剂和稳泡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0.1%,改性淀粉凝胶体系成胶后具有较高强度和突破压力;注入泡沫体系后水驱,小孔隙微观驱油效果较前期水驱提高14.21%,其在渗透率级差约为30时具有更好的调剖性能;裂缝性低渗油藏水驱过程中,采用改性淀粉凝胶联合泡沫协同驱油效果最佳,其较注入单一改性淀粉凝胶或泡沫体系后水驱采收率可分别提高22.17%和46.07%,且径向流模型验证实验表明该协同驱油方法在裂缝性低渗油藏的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