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2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8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土磷素化学和有效施用磷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如坤 《磷肥与复肥》1993,8(1):84-86,81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促进作用.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a2-P>Ca8P>Al-P>O-P>Fe-P>Ca10-P,其中,Ca8-P和O-P是Ca2-P的有效补充.磷的吸附实验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的吻合程度最好,其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根据简单Langmuir方程,将C/x/m对C作图,得到的是具有一个折点的直线,表明随着磷平衡浓度的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存在着两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吸附点位.磷的解吸结果表明,在磷平衡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土壤与磷的结合能力较强,大多以固定态磷的形式被吸附,并且,解吸也较困难;随着磷平衡浓度的增加,可交换磷所占的比例增加,有较多的磷可被解吸下来.  相似文献   
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间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差异较大,单作大豆形成Ca2-P的比例显著提高,形成Ca8-P和Al-P、Fe-P的比例也比相应单作小麦少,说明大豆能减缓肥料磷在土壤中的转化和固定,减少磷素向无效的Ca10-P和O-P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牧场试验,探讨了黑龙江省西部草地土壤无机磷形态,结果表明,四种草地土壤均以Ca-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60%左右,O-P含量少于Fe-P和Al-P.草甸黑钙土无机磷总量最高,Ca2-P、Ca8-P和Al-P都是草甸黑钙土重要的贮磷库;草甸风沙土无机磷总量最低,但Ca8-P含量相对较高;草甸碱土无机磷总量、Ca2-P和Al-P含量显著高于碱化草甸土.向草甸碱土和碱化草甸土施磷酸二铵能显著增加土壤无机磷的总量,尤其显著提高土壤中Ca8-P和Al-P含量.  相似文献   
5.
稻田磷素流失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稻田磷素流失和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对稻田磷素运移规律和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磷素在稻田土壤和径流中的迁移方式和规律,稻田磷素流失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稻田磷素流失的环境效应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提出稻田磷素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陈锐  孙世群 《广东化工》2014,(6):101-102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土壤和底泥沉积物中磷素的释放和水体中磷素的迁移转化,都会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影响。磷素的最终释放量是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从影响磷素释放的影响因子入手,系统分析影响磷素释放的关键因子,研究其在磷素释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研究磷素在水-土介质及水-沉积物界面中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比较法对长期连续覆膜(17年)后土壤磷素的变化以及玉米吸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7年的耕作,无论是施有机肥还是磷肥均能显著增加土壤中速效磷以及全磷的含量;覆膜栽培与裸地栽培比较结果,覆膜对于土壤中速效磷以及全磷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对植株的籽粒、轴、叶片、茎的全磷进行了测定后显示:覆膜可以促进籽粒、轴、茎对磷的吸收,抑制了叶片对磷养分的吸收;从成熟期地上部分累积磷的总量来看,覆膜可以明显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施硅和施磷处理对水稻土中硅、磷不同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硅磷具有相互促进肥效的关系。施硅影响土壤无机磷的形态 ,硅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a2 -P、Al-P和O -P的含量 ,Ca8-P、Ca10 -P变化不明显 ,Fe -P的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原因可能是Fe -P在水稻土中活性较高。硅酸钠与硅酸钙相比 ,前者的作用更为明显。施磷影响土壤硅的不同形态 ,磷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性硅和活性硅的含量 ,降低了无定形硅的含量 ,这可能与磷的存在改变了土壤 pH有关  相似文献   
9.
接种根瘤菌菌根菌对大豆氮磷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从云  郭鼎新 《中国油料》1993,(1):47-50,56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温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荔枝果园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为pH2.5>pH4.5>CK=pH6.5,其中pH2.5的酸雨淋溶处理对磷的最大吸附量(Xm)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吸附磷的解吸量(Xd)分别与相应的吸附量(X)和原平衡溶液浓度(C)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和线性相关,随着土壤对吸附量的增加,土壤磷的解吸量呈指数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