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2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367篇
化学工业   57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68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7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2,48(11):15056-15063
Hydrogen (H2) sensors based o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s (MOS) are promising for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a rocket propellant, industrial gas and the safety of storage. However, poor selectivity at low analyte concentrations, and independent response on high humidity limi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erein, we designed rGO-wrapped SnO2–Pd porous hollow spheres composite (SnO2–Pd@rGO) for high performance H2 sensor. The porous hollow structure was from the carbon sphere template. The rGO wrapping was via self-assembly of GO on SnO2-based spheres with subsequent thermal reduction in H2 ambient. This sensor exhibited excellently selective H2 sensing performances at 390 °C, linear response over a broad concentration range (0.1–1000 ppm) with recovery time of only 3 s, a high response of ~8 to 0.1 ppm H2 in a minute, and acceptable stability under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e. g. 80%). The calculated detection limit of 16.5 ppb opened up the possibility of trace H2 monitoring. Furthermore, this sensor demonstrated certain response to H2 at the minimum concentration of 50 ppm at 130 °C. These performances mainly benefited from the special hollow porous structure with abundant heterojunctions, the catalysis of the doped-PdOx, the relative hydrophobic surface from rGO, and the deoxygenation after H2 reduction.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强捻棉纱针织产品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得出强捻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环锭细纱机成纱毛羽的成因分析 ,提出减少成纱毛羽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细旦涤纶50/长绒棉30/丽赛20纤维的性能,及其混纺纱的生产加工工艺,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产的7.3 tex混纺纱线,满足了市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无捻毛巾产品毛羽问题的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无捻毛巾产品毛羽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试验,制定了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工艺.无捻毛巾制品的毛羽问题得到改善,并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合纤”研究开发的历史过程以及“新合纤”的特征及其加工方法,讨论了“新合纤”研究开发的现状及其未来。  相似文献   
7.
蚕蛹蛋白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闵洁  宋心远  陈英  王剑洪  侯春梅 《丝绸》2003,(8):20-22,41
由粘胶和蚕蛹蛋白混纺而成的蚕蛹蛋白纤维,采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染色,对染色工艺条件作了重点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纤维适宜低温、pH值近中性条件下上染和碱性条件下固色。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实践出发 ,阐述了彩棉纤维物理指标对彩棉纱的性能、织物的强力、色牢度及色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德国NEUMAG公司开发的新型高速卷统方式CPW(致密精密卷绕)的工艺技术特点,并对引进和应用该设备技术的生产情况及其产品质量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沙河南段干渠穿河交叉建筑物共有11座,试验通过1∶50概化河道模型对交叉建筑物的裹头体形进行研究。首先以黄金河工程为对象,对原设计方案的裹头体形进行了试验,确定抛物线形为推荐体形。又对总干渠与其他河道交叉建筑物的裹头体形进行了分类,拟出了各类交叉建筑物裹头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