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5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722篇
电工技术   1069篇
综合类   933篇
化学工业   765篇
金属工艺   1923篇
机械仪表   1456篇
建筑科学   1348篇
矿业工程   3519篇
能源动力   290篇
轻工业   1659篇
水利工程   228篇
石油天然气   6296篇
武器工业   80篇
无线电   7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905篇
冶金工业   1227篇
原子能技术   63篇
自动化技术   46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1230篇
  2013年   1117篇
  2012年   1607篇
  2011年   1783篇
  2010年   1215篇
  2009年   1201篇
  2008年   1012篇
  2007年   1247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883篇
  2003年   864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357篇
  1997年   309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 金刚线切割技术(Diamond wire sawn, DWS)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原材料损耗少等优点, 受到了广泛关注。金刚线切割多晶硅表面形成的损伤层较浅, 与传统的酸腐蚀制绒技术无法匹配, 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应运而生。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绒具有操作简单、结构可控且易形成高深宽比的绒面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在制绒过程中的腐蚀机理及其形成的绒面结构, 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银、铜的单一及复合催化腐蚀过程及绒面结构和电池片性能。最后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的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The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mode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achieving a high efficiency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drill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a novel two-level intelligent modeling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ROP considering the dr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incompleteness, couplings, and strong nonlinearities. Firstly, a piecewise cubic Hermite interpol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complete the lost drilling data. Then, a formation drillability (FD) fusion sub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Nadaboost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Nadaboost-ELM) algorithm, and the mutual infor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parameter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ROP. Finally, a ROP submodel is established by a neural network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optimized by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RBFNN-IPSO). This two-level ROP model is applied to a real drilling process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ROP prediction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proposed ROP model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in the complex geological drill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3.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与ECC的黏结是二者协同工作的基础,且黏结 滑移关系模型是其黏结性能的综合反映,故通过对17组51个高强不锈钢绞网增强ECC薄板试件进行单边拉拔试验,研究横向钢绞线间距、纵向钢绞线直径和相对锚固长度等因素对钢绞线网在ECC中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横向钢绞线的设置可使黏结破坏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高强不锈钢绞线网与ECC的黏结滑移曲线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上升段、微降段、延性强化段、下降段和残余段。基于试验结果,对钢绞线网在ECC中的黏结破坏特征和黏结 滑移机理进行分析,在相关黏结-滑移关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钢绞线网与ECC的黏结 滑移关系模型,并进行模型参数分析。所提模型及模型参数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较好地反映钢绞线网与ECC的界面黏结滑移特征。  相似文献   
4.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s for the prediction of rock mass P wave velocity is present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the database of 53 cases including widely used and recorded drilling parameters and P wave velocity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field studies conducted in 13 open pit lignite mines. Both conventional linear, non-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were us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Predicti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howed that ANFIS model presen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it can successfully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prediction of P wave velocities of rock masses.  相似文献   
5.
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钻扩眼技术优势的分析,研究了机械式、液压式和偏心式随钻扩眼工具执行机构和扩眼总成的机构原理,并介绍了国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文章提出应加强现有工具的适应性和匹配性研究,发掘各类工具的优势。优化执行机构、扩眼总成和水力机构、重视底部钻具组合力学特性的分析是今后发展和完善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的几个重要内容。实践表明,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钻井速度、提高建井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也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配套工具。  相似文献   
6.
Defects are often present in rolled products, such as wire rod. The market demand for wire rod without any defects has increased. In the final wire rod products, defects originating from steel making, casting, pre‐rolling of billets and during wire rod rolling can appear. In this work, artificial V‐shaped longitudinal surface cracks have been analysed experimentally and by means of F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periments and FEM calculations show the same tendency except in two cases, where instability due to fairly “round” false round bars disturbed the experiment. FE stud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experiment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ur of the material flows in the groove and to explain whether the crack will open up as a V‐shape or if it will be closed as an I‐shape.  相似文献   
7.
钻井钢丝绳对于钻井平台安全可靠性有直接影响。采用磁性检测方法对钻井钢丝绳进行检测,并对钻井钢丝绳的励磁方式、聚磁方法及传感器与钢丝绳的配合间隙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钻井钢丝绳检测仪器,能够实现对钻井钢丝绳断丝、磨损等缺陷的定性、定量检测,并能够对缺陷进行定位,为钻井钢丝绳的寿命评估提供了依据,对提高钻井平台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油基钻井液的封堵性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涠洲12-1北油田一期工程中使用油基钻井液后事故率明显降低,但仍未能彻底解决涠二段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性问题。对进一步加强油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进行了室内研究。通过在油基钻井液中引入超微细颗粒材料、纤维材料、变形材料和粘弹性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封堵能力。在涠洲12-1北油田二期工程中应用了加强封堵能力的油基钻井液,结果钻井施工非常顺利,几乎无井下复杂事故。室内评价及二期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增强油基钻井液的封堵能力对保持硬脆性泥页岩井壁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PDC钻头水力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DC钻头工作过程中,钻井液对钻头体表面的冲洗、冷却和润滑是保证钻头正常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对PDC钻头而言,水力结构(主要是中心水眼和冠部水道)设计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以前,对钻头水力系统研究只能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周期长、成本高、结构调整不方便,而数值模拟的方法在几年前还不成熟,甚至静态的复杂结构流场问题基本无法解决。为此,在提出PDC钻头水力结构优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PDC钻头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中考虑了钻头的喷嘴布置位置、直径、数量以及切削齿对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原设计在喷嘴布置位置和喷射角度上存在不足,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水力结构的优化设计。文中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在新型钻头水力结构的设计中,研究方法为PDC钻头水力结构优化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FZ-870绕线机排线机构电控系统,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