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邱青  曹洪升 《人民黄河》2000,22(10):21-22
东平湖水库库区有涝洼地13300hm^2,其中东平县约8000hm^2。在多年的移民工作实践中,东平县探索出以“上粮下渔”为主要模式的涝洼地改造治理方法,即将涝洼地抬高部分用于粮食种植,挖成坑塘部分用于水产养殖,取得明显成效,为库区移民群众的脱贫治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了加大对库区涝洼地改造的投入,采取了多渠道筹资,实行股份制、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开发资金等多种措施;为提高改造后涝洼地的效益,确定了  相似文献   
2.
阐述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改造沿黄涝洼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程实施,既可改造沿黄涝洼地,又为丰富的黄河水沙资源找到出路,减轻黄河河道淤积。项目的推广实施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艳丽  马辉  李敏 《硅谷》2010,(8):120-120
<正>1南四湖及滨湖地区水利发展现状1.1自然情况南四湖滨湖涝洼区位于南四湖周边36.79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等高线以下的地区,规划治理面积1243.47km~2,最低地面高程33.29m。沿湖34.79m等高线以下地区土地常年承受湖、河侧渗影响,地下水常年在地面以下0.2-0.3m,严重的在地上积水0.1-0.2m,地表水和地下水基本失去了自排条件,因此形成了该区以提排为主的除涝方式。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易涝面积达3.0万km2,耕地2800万亩。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淮河流域历年实际发生的洪涝灾情研究,分析了洪涝灾害中涝灾所占的比重、不同涝灾面积发生的机率,以及涝灾的分布和变化发展趋势。选取典型区调查涝灾损失,定量分析了洪涝损失,以及洪涝损失与洪水频率之间的关系,为淮河流域易涝洼地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阐述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改造沿黄涝洼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程实施,既可改造沿黄涝洼地,又为丰富的黄河水沙资源找到出路,减轻黄河河道淤积.项目的推广实施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6.
从稻屯洼涝洼地改造项目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获得立项以来.稻电洼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逐步涝洼地改造模式.在总结历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开发应把握的几个原则,就如何提高开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家岸灌区是德州市第二大引黄灌区,自1970年春建成开灌至今,已经过多次扩大治理和改造,设计灌溉面积由原来的8.81万hm~2,增加到21.43万hm~2,渠首设计引水流量100m~3/s,地上总干渠长达47km,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引黄泥沙淤积严重,对灌区发展带来很大困难。为此,通过分析研究各方面的资料,结合灌区自身的特点,提出“围堤沉沙、造田改碱、综合治理”的泥沙处理方法。到目前共兴建沉沙池15条,沉沙改碱造田面积3500hm~2,处理泥沙64718万m~3,综合经济效益净增值达42406万元。  相似文献   
8.
9.
姜健俊  孙浩  朱义宏 《治淮》2011,(4):13-14
一、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概况 淮河流域低洼易涝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1亿亩。流域重点平原洼地约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5500万亩。易涝洼地大致可分以下10个区域:沿淮片、淮北平原片、淮南支流片、里下河片、白宝湖片、南四湖片、邳苍郯新、沿运片、分洪河道沿线和行蓄洪区洼地。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张红 《治淮》2010,(9):15-16
<正>白马河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流经曲阜、兖州、邹城、微山四县市入独山湖,河长60公里,流域面积1099平方公里。在邹城市境内白马河长41.6公里,流域面积779.81平方公里,是邹城市境内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涝洼地区位于白马河流域下游,地势低洼,汛期受南四湖高水位顶托,自排机率很少,同时,该地区现状排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