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96篇
综合类   130篇
化学工业   208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119篇
矿业工程   97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760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城矿区煤层生储气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等参数的分析,得出韩城矿区煤层属良好的气源岩,其生气能力应属高生型。在储气性方面,从煤层孔隙的发育类型、孔径大小、孔隙度、比表面积和吸附性等参数分析结果看,均是3^#煤层储层参数优于11^#煤层,1l^#煤层优于2^#煤层。各煤层的储气娄型分别是3^#煤层为中等型、1l^#与2^#煤层为中等偏低型。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贵州和泌阳等地不同岩类样品的岩石热解、液相色谱和干酪根热解色谱分析,阐述了碳酸盐岩与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的差异及成因问题。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生条件下,泥(页)岩中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碳酸盐岩高,其原因可能主要与粘土矿物对有机反应的催化作用有关。泥(页)岩中存在大量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使岩石中的有机质在经受热力作用影响的同时,还受到粘土矿物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其演化程度高于没有或只有少量粘土矿物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3.
构造作用对油气生成和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机质从埋藏开始,就处于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场中,环境提的能量,一是热量,二是机械能,机械能,主要是通过机械力作用传递给系统的,另外还以机械波的形式赋予系统一定的机械能。当发生断褶构造运动时,机械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尤为突出,它经能量的迁移转化,促成了包括机械力降解和地应力驱动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了一次次高效的成油(生运)事件,本文以突变论为着眼点,按照改造控制建造的思路,大胆提出构造运动制造生排烃事件,成就含油气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俄罗斯第聂伯-顿涅茨盆地不同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内深层气藏和凝析气藏甲烷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分析了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与深度、温度、压力,地质年代和含油率的关系,详细研究了甲烷碳同位素与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的关系,认为:深埋层气相系统的烃源既有有机质,又有盆地发育晚期沉降到深层的原始油藏,在以有机质为直接烃源的气相系统中,以温度为主的温压条件是构成该系统的主要条件,研究区甲烷的生成出现在超过5300m的深层,凝析气藏分布在浅于5000m深度,由原始油藏演化而形成的气相系统不仅在类型上,而且在气的碳同位素组成上均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成岩阶段油气的形成与多阶连续的天然气成因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质在沉积成岩演化过程中,受不同外生营力作用,在不同阶段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油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和未成熟低成熟油的存在,使各阶段形成的油气构成相互衔接,连续过渡的模式(徐永昌等 , 1993)。同时,现代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提出新的看法,这一理论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关孔隙度和有机质热成熟度的理论公式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起Ro与砂岩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用该模型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层有机质的成熟度进行了估算 ,指出该烃源层有机质已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关孔隙度和有机质热成熟度的理论公式研究了二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Ro与砂岩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用该模型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层有机质的成熟度进行了估算,指出该烃源层有机质已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8.
探讨肥料中有机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两个肥料标准中有机质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对各标准中有机质检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本地区有机肥料中有机质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岩石中有机质的成熟度是它在埋藏史中热演化效应的累积,这种累积效应可用时间-温度指数(TTI值)或镜煤反射率(R°)表示。在取得某地区研究层的TTI(或R°)值及埋藏史后,就可反演出其最大埋深,恢复地层原始沉积厚度。此法的精度取决于地温、厚度及TTI或R°等参数,当研究区地质历史上发生多次降升和沉降时,必须进行深度校正和时间-温度的热校正。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土壤质量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对黑土的主要质量指标演变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黑土的颗粒组成受开垦历史影响的程度较小 ,其质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黑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硫和全磷随着黑土开垦时间的增加而不断降低 ;速效磷随黑土开垦时间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经过统计分析 ,黑土中粉砂(0.05~0.002mm)含量与细砂(0.25~0.05mm)和粘粒(<0.002mm)含量具有相关性,黑土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硫、全磷和速效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因此 ,初步认为黑土中粉粒和有机质含量可以作为土壤物理和养分方面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