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2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300篇
化学工业   279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197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40篇
石油天然气   5763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沉积盆地内火山岩分布广泛,松辽、准噶尔及四川等盆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发现,火山岩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发育火石岭组和营城组火山岩,是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其勘探成效直接取决于对火山岩圈闭的识别与刻画成果。与碎屑岩圈闭相比,火山岩圈闭成藏条件要求更为苛刻,储层条件、侧向及顶底板封堵条件是控制火山岩圈闭有效性关键要素。在解剖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基础上,通过攻关研究,提出了火山岩体刻画和火山岩储层的描述是火山岩圈闭识别的重点。以火山岩岩性圈闭为例形成了火山岩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五步流程”,并实际应用于龙凤山鼻状构造带。钻后结果表明,火山岩岩性圈闭与钻前认识整体一致,圈闭落实可靠,验证了火山岩岩性圈闭识别描述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推进了长岭断陷火山岩的油气勘探,对国内其他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思山岭铁矿上下采区首采开拓中段标高分别为-1 020 m和-1 200 m,地质勘查程度为详查,资源储量级别为控制的(122b)和推断的(333)。经基建巷道工程揭露,矿体赋存形态并非地质勘查时认为的“似金元宝形”向斜,而是单斜构造控制的矿体形态。详细分析了基建勘探工作在该矿建设中的作用,认为基建勘探采用探采结合、坑钻组合手段,注重综合研究概化地质模型,对矿井基建开拓设计和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态评价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大型碳酸盐岩溶洞型油气藏,其储渗空间主要为大小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等组成,该油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气藏是非常困难。文章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气藏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并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选用已知油井的产量、油嘴、油压、含水率、气油比、原油密度等6个开发动态参数作为样品输入数据,推导出影响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油气田实例研究,说明了利用动态信息评价油气藏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储层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集层条件起好,不论直井还是水平井均可获高产工业气流,投产前的解堵酸化均可实现大幅度增产。在分析介绍该地区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多功能深部酸化技术方案和稠化酸加砂压裂技术方案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八仙油气田断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层分布不稳定,表现出复杂断块油气藏的静、动态特征。试井动态资料表明,各井压力下降快,产能递减快,单井控制储量小。由于静态资料所限,不能明确各井可对比砂体是否连通,对砂体展布特征认识模糊,为此考虑借用油气水界面计算方法分析砂体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在结晶岩内发现了大量油气储量又再度引起了“生物”与“非生物”油气成因说派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层序单元体系域划分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体系域是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在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勘探家们极为重视低位体系域。但体系域的成因意义、是否有不同级别层序的体系域以及如何划分,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不一致。结合勃海湾盆地的勘探实例,分析体系域的成因机制、组合特征和勘探规律,认为:体系域是基准面变化等因素作用的产物,不同级别的层序都发育着与其对应的体系域:一般情况下,三级层序对应的体系域单元与含油气层的规模相匹配,但四级层序对应的体系域才是隐蔽油气藏赋存的有利部位。图5参6。  相似文献   
9.
陆东凹陷油气藏烃类组成非均质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东凹陷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的宏观组成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质性。在高孔隙度(>15%)储层单元中,饱和烃的含量高,占总组成的含量均大于40%,而极性化合物则相对较低,一般不足40%;相反,在低孔隙度(<15%)储层单元中,饱和烃的含量明显降低,而极性化合物则显著增加。此外,陆东凹陷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成熟度亦存在着非均质性:在高孔隙度储层中,原油和油砂烃类的成熟度参数高,而在低孔隙度储层中原油和油砂烃类的成熟度参数低。根据原油和油砂抽提物中烃类的宏观组成特征和成熟度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陆东凹陷油气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29(1):F0003-F0003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JGE)是由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主办、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协办、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印刷发行的一份被SCI检索的国际性期刊,主要登载地球物理与油气藏工程方面的高质量文章,内容涉及岩石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油藏综合地球物理以及相关的工程地球物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