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温法是非地震物化探手段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油气普查和勘探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简要介绍了地温法寻找油气藏的仪器设备、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及特点,并举例说明了其应用效果。应用高精度测温仪,通过开展浅层地温测量和研究,可以达到寻找油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袁源平  邱昌容 《铜业工程》2005,(3):25-27,21
永平铜硫矿床位于嵩山-侯家倒转背斜的东翼,虽然矿化与矽卡岩化关系密切,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模式等都有别于一般的矽卡岩型矿床。鉴于矿床类型比较独特,专家和业内人士将矿床冠名为“永平式”铜硫矿床。嵩山-侯家倒转背斜的西翼,与永平铜硫矿床相比,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是寻找“永平式”铜硫矿床的重要“靶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巴什托普石炭系油气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什托普油气藏为一岩性-构造油气藏,该油气藏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成藏,油气分布完全受古构造控制。受新生代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巴什托普古背斜演变成一向西倾伏的鼻状构造,但灰岩储集层严重的非均质性及不连通性,使得生屑灰岩段的油气并未完全散失,在巴什托普古背斜,即现今群4井以东地区仍有巨大未探明的储量,是一非常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对页岩气储层裂缝的损害机理,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和压裂返排液,利用压裂返排液对造缝岩样开展压裂液返排和气驱压裂液实验,监测压裂液返排流动阶段的岩样液相渗透率、返排液固相粒度分布和浊度变化,对比压裂液气驱前后的气测渗透率,分析压裂返排液对页岩气储层中裂缝的损害机理与损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压裂返排液作用后,页岩渗透率损害率介于53.1%~97.6%,返排液固相粒度区间显著缩小,液相滞留所造成的相圈闭损害、固相残渣堵塞、气相携液诱发微粒运移和盐结晶是其主要的损害方式;②气相流阶段,渗透率损害率降至23.1%~80.2%,滞留液相损害有所缓解,但固相残渣堵塞和返排液在裂缝面的盐结晶损害仍然难以避免;③基于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对裂缝的损害机理,考虑到返排液的处理难度及其对储层裂缝的损害,建议应积极发挥压裂液的造缝能力,优化压裂液性质与用量,尽量做到不返排或少返排压裂液。  相似文献   
5.
长宁页岩气区块地表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暗河发育,在表层钻进过程中地层出水严重且常发生失返性漏失。针对表层出水漏失难题,先后采用桥浆、高失水堵漏材料、水泥浆、智能凝胶等系列堵漏材料,但堵漏效果差且容易出现复漏。为此室内研发出一种遇水快速膨胀胶凝的堵漏材料,堵漏机理为“膨胀+交联+充填”,堵漏材料遇到地层水后可以与其混合发生交联反应,同时发生膨胀反应,释放CO2气体促使堵漏材料快速膨胀数倍体积,形成不透水的无毒弹性胶状体;借助CO2气体压力可将未固化的弹性胶状体进一步压入并充填漏层的孔隙,起到膨胀与弹性堵水的效果。通过配方优化形成遇水快速膨胀胶凝堵漏浆,性能评价表明,堵漏浆胶凝时间在15~70 min范围内可控,膨胀率为250%~350%,可以锁住3倍体积的蒸馏水和5倍体积水基钻井液;在CDL-Ⅱ型高温高压堵漏试验仪中对4~3 mm、5~4 mm模拟漏失通道承压分别达到3.8、1.7 MPa,复合桥浆堵漏后承压能力提高至6.25、5.2 MPa。现场应用一次性封堵出水漏层,提高承压能力5.8 MPa,解决表层出水漏失难题并保障了安全钻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页岩气开发工作的持续快速推进,如何深入分析页岩气井生产动态、评价气井生产特征,成为页岩气建产区评价、新区开发方案制订和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学者将逻辑增长模型(以下简称LGM模型)应用于非常规气藏气井的产量递减分析中,但未考虑页岩气储层及开发特征的影响,该方法仍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页岩气储层及开发特征的逻辑增长模型(以下简称RB-LGM模型),并且以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开发井为例对页岩气井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Arps双曲递减模型的拟合、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采用RB-LGM模型来确定水平井的最优井距。研究结果表明:①在LGM模型的基础上,RB-LGM模型根据页岩气开发采取大批量集群式部署水平井的特点,将页岩气储层参数(厚度、页岩密度、含气量)及开发参数(水平段长度、井距、采收率)相结合,作为水平井产气量拟合的逻辑控制因素,从而使气井的产量预测结果更加合理;②采用RB-LGM模型既能够对气井早期生产数据进行良好拟合,又能够保证后期预测结果在逻辑条件控制下收敛;③由于RB-LGM模型考虑了页岩气储层和开发特征的影响,因而既可以用于水平井井网优化,又可以通过数据反演来分析开发区域内储层参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页岩气平台井泡沫排水采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底积液是页岩气井生产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需要尽早采取排水采气的工艺措施。泡沫排水(以下简称泡排)采气工艺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在国外页岩气开发中已被大量使用,但在国内还鲜有报道。为此,结合现场生产和集输工艺流程,通过优选泡排工艺流程、研制并持续改进平台整体橇装化远程控制起泡剂和消泡剂自动加注装置、优化起泡剂和消泡剂性能、建立消泡效果监控方法,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长宁区块页岩气平台井的整体泡排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起泡剂从各井油套管环空注入、消泡剂从各井一级针阀后通过雾化器加注,能适用于集中计量平台和单井计量平台的起泡剂和消泡剂加注;②优化、改进了橇装化远程控制起泡剂和消泡剂自动加注装置,起泡剂装置采用单泵轮换加注,消泡剂装置采用一口井一台泵加注,具备自动配液、自动加注控制、自动故障报警、远程控制的功能,能够满足页岩气平台井泡排药剂加注的需要;③起泡剂配方优化后,5 min泡沫高度增加37%~50%,建立了消泡率评价方法及消泡剂性能指标要求,通过优化消泡剂配方,初始消泡率提高1.5%~3.0%,3min消泡率提高0.7%~0.9%;④起泡剂用量为2.0g/L、消泡剂用量介于4.0~5.0g/L可以满足现场泡排及消泡要求;⑤通过对分离器和高级孔板阀排污口泡沫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取泡排返出水进行二次发泡评价来评估消泡效果,进而优化消泡剂加注制度来进一步提升消泡效果。结论认为,整体泡排技术可以明显提升该区页岩气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对四川盆地长宁区块页岩气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分析结果认为:压裂过程的温度应力及由套管内压周期性变化导致的局部载荷是页岩气井套管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套管在局部载荷作用下应力计算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了该区块目前使用的套管在局部载荷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并讨论了在局部载荷线性增加时,局部载荷范围、套管壁厚、套管外径对现场使用的P110套管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载荷范围为45°时的套管变形最大,增加套管壁厚及减小套管外径有利于减小套管变形;②局部等效载荷为40 MPa时的套管径向变形量为4.8 mm,且套管壁厚应大于13 mm才能保证套管不发生屈服变形。通过对现场页岩气井数据的分析,考虑局部载荷作用,认为该区块目前使用的套管壁厚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增加壁厚。结论认为,为防止局部载荷的产生、减小套管变形,需要优化井眼轨道设计以合理钻遇天然裂缝发育的岩层,提高固井质量。该研究成果对于页岩气水平井套管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宁页岩气藏采用丛式水平井进行开采,产出水为压裂残液、CaCl_2水型、矿化度29~53g/L。针对该水质特点及井型情况,优选了发泡力大于160mm、5min稳泡性大于250mm、携液量大于150mL/15min的起泡剂,研发了橇装式自动起消泡剂加注装置。在H3-1和H3-2井中成功进行了现场应用,合计增产气量0.49×10~4 m~3/d(增加26.9%),增产水量6.14m~3/d(增加1.17倍),表明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对长宁页岩气井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