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70 t EAF-GOR-LF-CC工艺生产304不锈钢为背景,分别对GOR冶炼过程初始钢液、终点钢液以及还原渣取样分析,重点考察了还原渣碱度、渣中残余Cr2O3质量分数(w((Cr2O3)))以及钢液初始硫质量分数(w([Ss]))对钢液深脱硫效果的影响规律,得出了以下结论:还原渣碱度对脱硫有较大影响,高炉渣碱度有利于钢液脱硫,但当炉渣碱度达到1.75以上时,炉渣碱度对终点硫质量分数(w([Sf]))的影响逐步变小。还原渣中残余Cr2O3对脱硫有阻碍作用,尽可能降低渣中w((Cr2O3))有利于提高GOR脱硫效果,当w((Cr2O3))降低到0.3%以下时,表观渣-钢间硫分配比(LS°=w((S))/w([S]))明显升高。GOR初始钢液硫质量分数越低,越容易获得最终低硫钢液,当w([Ss])<0.07%时,钢液中最低w([Sf])更容易降低到0.004%以下。根据GOR工业试验结果得出了冶炼终点时优化的表观渣-钢间硫分配比( LS°)随还原渣碱度、w((Cr2O3))和w([Ss])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大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的中试试验装置,探究了蒸汽压缩喷射器 (TVC)工作压力、蒸发温度、喷淋海水密度以及二次蒸汽回热加热器对海水淡化装置重要性能参数——产水量、造水比的作用规律,为大型海水淡化装置结构设计、工艺流程优化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研究表明:TVC引射蒸汽流量随着引射蒸汽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提高进入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和喷淋密度,以及设置二次蒸汽回热加热器可以提高装置淡水产量。  相似文献   
3.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from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version (IV) of the standard GOR (J Mol Biol 120 (1978) 97) algorithm.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s with the GOR method. Additional improvement in the predictions is obtained by a simple correction of the results when helices or sheets are too short, or if helices and sheets are direct neighbors along the sequence (we require at least one residue of coil state between them). The imposition of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prediction must be strong enough, i.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bability of the predicted (most probable) stat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second most probable state must be larger than a certain minimum value also improves significantly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s. We have tested our method on 12 different proteins from the Protein Data Bank with known secondary structures. The average quality of the GOR prediction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for these 12 proteins without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was 63.4%. The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s improve the average prediction to 71.9%. The correction for short helices and sheets and coil states separating sheets and helices improve further the average prediction to 74.4%. Setting the 10% 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st probable and the second probable conformation leads to 77.0%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while increasing this limit to 20% increases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to 81.2%.  相似文献   
4.
受上覆高压油气层或有机添加剂影响,气测录井经常出现较高的全烃背景值,高背景值的出现不仅湮没了低气油比油层显示,还产生一些假异常,给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该文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如何去伪存真识别真显示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摸索出了几种特殊的方法,分别为①中、高气油比油层采用基值剔除法;②低、特低气油比油层采用C1相对含量法和绝对含量法;③低气油比、持低C1油层采用C3含量法。经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于饱和压力较高的油井,脱气导致的结蜡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大多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该文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对比研究,定量地分析了脱气对原油粘度、密度、原油析蜡点的影响.提出原油中含气比较高的区块,其油井生产中要尽可能地使原油少脱气,以减少蜡的析出的结论。同时提出类似于华152井区的含气原油体系当压力低于3MPa(气油比低于30m^3/t)时,原油粘度会迅速增加,C1-C7低分子量的饱和烃含量会迅速减少,原油结蜡程度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气油比异常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凝析气藏的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当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生产气油比应恒定不变,当井底压力降低至露点压力后,地层中流体发生反凝析现象,生产气油比会增大。但是,在日本的Yufutsu凝析油气田、中国的雅克拉和大涝坝凝析气藏的开发中,当井底压力下降至露点压力以下时,部分气井的生产气油比并没有增大,反而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现象。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分析了可能造成此异常现象的因素(水侵、组分梯度、组分异常、储层物性、毛细管数效应以及界面张力),通过数值模拟,对凝析气藏的气油比进行了预测。认为在凝析气藏的开发中,气油比的下降只是暂时的,随着压力的继续降低,地层中反凝析污染加重,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会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气扫式膜蒸馏(SGMD)过程能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气扫式多效膜蒸馏(SGMEMD)过程.该过程同时具有蒸汽的换热冷凝与料液的预热升温双重作用,从而实现蒸汽潜热的梯级回收利用.根据吹扫气流速、料液循环流量、料液进水温度、料液浓度主要操作参数对气扫式多效膜蒸馏(SGMEMD)过程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运用曲线拟合法,分别建立了膜蒸馏通量J和热量回收率η随着以上参数变化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造水比(GOR)的半经验半理论数学模型.经L9(34)正交试验验证,所建立的经验公式及数学模型均能很好的预测SGMEMD过程的J和GOR.J和GOR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均在±8.0%以内.  相似文献   
8.
430铁素体不锈钢中的氮能恶化晶间腐蚀、低温冲击韧性、缺口敏感性以及焊接等性能。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430铁素体不锈钢冶炼过程中初始碳质量分数、温度、氩氧比以及冶炼时间等工艺参数与对终点氮质量分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初始碳质量分数越高,氩氧比越大,脱氮效果越好;吹氩20min左右时脱氮效果最好,脱氮率可达到60%左右,继续延长冶炼时间会有回氮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草舍油田采用CO2混相驱油,部分油井产气量大,气油比较高。根据CO2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结合高气油比井生产特征,分析井筒中流体密度的分布和CO2气体对泵效的影响,以优化常规泵开采生产参数,降低气锁,提高泵效。分析研究和现场实例表明,在不采用脱气装置下,采用大泵径、大泵挂生产参数,可保持地层高能量,降低气锁,提高产液量。但采用常规管式泵开采高气油比油藏,泵效不超过30%,泵效难以有效提高。建议采用油气分离技术开采高气油比油藏。  相似文献   
10.
肯基亚克高含气油藏潜油电泵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由于油藏能量逐渐衰减,导致油藏无法采取自喷的方式开采,同时由于油藏深度大而又不能采取螺杆泵、抽油机等人工举升方式,故决定采用潜油电泵进行采油作业。选用大庆力神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潜油电泵,在肯基亚克油田8001井进行了前期试验。针对肯基亚克油藏含气高、油藏压力大的特点,为防止油藏开发时游离气对潜油电泵的影响,给出了高气油比条件下泵吸入口处含气率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含水率分别为7%、20%、35%和55%时,泵吸入口压力、气油比和泵吸入口处含气率的关系,得出潜油电泵在试验井8001井的应用条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带有双级高效油气分离器的潜油电泵可以满足肯基亚克油藏的生产需要。但应注意:当油藏压力保持在56MPa的情况下,生产气油比不应超过450(体积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