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52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荆门分公司混合柴油含氮较高的特点,研究了一种用于加工混合柴油的脱氮—加氢组合工艺.该工艺选用脱氮剂M和脱氮剂N先对柴油进行脱氮。脱氮柴油再进加氢装置进行精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加工的混合柴油产品硫、氮含量低,氧化安定性好,颜色加深慢。使用该工艺,加氢空速可提高50%左右,为柴油加氢装置的扩能改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杨中华  姜恒  宫红 《润滑油》2003,18(5):9-12
采用有机酸改性活性白土FY—14吸附剂对大庆减三线润滑油基础油的脱氮效果进行详细考察,并与活性白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白土精制温度较高,在150℃时5.0%白土用量的碱性脱氯事为88.3%,而在100℃时2.5%FY-14吸附剂用量的碱性氮脱除率为95.6%,硫脱除率为13.2%,旋转氧弹值为268min。随着碱性氯脱除率提高,精制油折光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Y—14吸附荆精制基础油可达到节能降耗、提高基础油收率和氧化安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烟气转硫、脱氮和助燃三功能新型催化剂FP DSN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 1.4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工业应用表明 ,此种以La ,Ce ,Sr和Co等元素的氧化物或复合物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 ,在其用量为催化裂化催化剂总藏量的 1%~ 2 %的情况下 ,有较强的脱除烟气中SOx 和NOx 的能力 ,大大减轻了烟气对反应器壁的腐蚀 ,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 ,同时有CO助燃效果 ,装置可不使用其他专门的助燃剂。应用试验时 ,再生器烟气中SOx 的平均脱除率达 72 .85 %,NOx 的平均脱除率达 85 .90 %。该催化剂的使用对催化裂化产品的分布和质量无明显影响。该剂的应用为装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FH-5A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适应加工高硫馏分油的需要,研制成功了加氢精制催化剂FH-5A。该剂以含硅氧化铝为载体、Mo-Ni为活性组分,并添加少量助剂而制得。FH-5A工业放大催化剂在氢分压3.4MPa、空速2.5h^-1、反应温度350℃的加氢条件下在小型装置处理伊朗催化裂化柴油和沙特轻质直馏柴油的混合油(30:70),可将原料油中硫含量由9000μg/g,氮含量由432μg/g降至47μg/g。评价试验表明,FH-5A加氢精制催化剂可满足中东高硫直馏柴油、二次加工柴油及其混合柴油加氢精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老三套工艺为基础,开发了改善油品氧化安定性的组合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包括一步络合脱氮过程。实验证明,该组合工艺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又能降低溶剂精制深度,提高基础油收率。  相似文献   
6.
镍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熔炼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建明  牛建平  才庆魁 《铸造》2004,53(8):609-610
研究了采用CaO坩埚真空感应熔炼镍基高温合金过程中的脱氮行为.试验表明在精炼过程中加Al对脱氮有促进作用;加Ti则对脱氮有明显不利影响;提高熔炼时的真空度是促进脱氮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Adsorption of heterocyclic sulfur- and 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by mesostructure adsorbent (MSU-S) and its modified form with cobalt oxide is studied using model fuel. The results of characteristic tests (XR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FTIR, and SEM) indicate that CoO impregnation causes a negative impact on mesoporous structure, crystalline phase, and particle shape along with a positive effect on surface ion exchange. CoO modification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loadings of DBT and BT to about 33.6% and 45.7%, respectively. For nitrogen compounds adsorption with the model fuel, adsorption loadings of quinoline and carbazole increase by 6.7% and 8.6%, respectively. Data fitting for carbazole, DBT, and BT is achieved better by the Langmuir model than the Freundlich model, and the data of quinoline fitted very well to the Freundlich model for CoO-MSU-S.  相似文献   
8.
煤加氢热解高效转化及过程脱硫脱氮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成功 Snape  CE 《煤炭学报》1997,22(2):176-181
系统考察了煤非催化加氢热解反应特性及过程脱硫脱氮效应,通过调整工艺条件,煤加氢热解的焦油收率视煤种不同可高达50% ̄70%,占煤热解总转化率的70% ̄80%,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而不同煤种热解过程的氢利用效率对氢压的变化均存在一个峰值压力。煤热解的过程总脱硫率可高达70%以上,煤中几乎所有硫铁矿硫被脱除殆尽,残留在热解半焦中的微量硫的形态分布主要表现为硫酸盐硫,热解半焦为洁净固体燃料,而热解焦油的  相似文献   
9.
舒歌平  史士东 《煤炭学报》1996,21(2):183-186
在对气化焦油加氢过程中脱氨和预热器的结焦难题的研究中发现,原料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因具有碱性,是影响脱氮反应的主要因素,采用缓和条件下的预饱和加氢反应,能除去多环芳香烃,使原料油一次加氢精制达到符合加氢裂解原料的要求.在加氢催化剂和氢压的存在下,完成原料油的升温过程,破坏了原料油结焦的外部条件,有效地解决了预热过程的结焦难题.  相似文献   
10.
焦化蜡油络合脱氮用作催化裂化掺炼进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络合物不需分离的络合脱氮剂对焦化蜡油进行脱氮处理,在脱氮剂用量(w)为0.40%时,焦化蜡油碱氮转化率可达到62.00%。在1.0 kg/h小型催化裂化装置上对脱氮后焦化蜡油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单炼焦化蜡油时,与未脱氮的焦化蜡油相比,脱氮后焦化蜡油的轻质油收率提高8.65个百分点;掺炼20%经脱氮处理的焦化蜡油与掺炼20%未脱氮焦化蜡油相比,轻质油收率提高1.7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