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7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713篇
电工技术   12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935篇
化学工业   187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86篇
建筑科学   5578篇
矿业工程   598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94篇
石油天然气   5182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0篇
冶金工业   75篇
原子能技术   102篇
自动化技术   20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1137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9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地震勘探中炸药作为激发震源的激发条件多样,采用有效的震源激发方式,才能取得高信噪比的地震原始数据。本文依据有关爆破原理,理论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在厚黄土区采用多井组合的激发方式,能有效压制噪声,增强性噪比,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
气烟囱效应——礁滩相岩性气藏的典型地震响应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地震模糊带称为气烟囱,发现和识别气烟囱是寻找大型气藏的有效方法。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气藏是礁滩相岩性气藏,礁、滩作为一个独立的岩性体,与周围的地层、岩性结构差异较大,由此在构造应力场中形成力学尖点,从而产生气烟囱效应。已知的黄龙场、普光等气田,其气烟囱普遍存在。点礁通常形成下方的气烟囱,台缘礁通常在上方形成气烟囱;礁滩相在构造运动中控制了断层的发育过程,凸起的礁滩相上方可能发育对冲断层;斜坡较陡的台缘礁可能发育叠置的逆冲断层;礁、滩两侧边缘的断层一般都比较发育。断层发育加强了气烟囱效应。模拟试验验证了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根据气烟囱地震相特征,预测黑池梁存在一个大型气藏。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域的沉积相图,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成果。实际工作中,沉积相图的绘制是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参数的基础上产生的。应用GIS分析中的缓冲区原理,对影响沉积相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在Microsoft Visual Stdio.NET编程环境中完成缓冲区算法。最后,根据某油田各种实际地质参数数据,应用该方法实现了河道沉积相形成的快速正演模拟,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对比长期存在混乱,给盆地整体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岩石地层、地震地层、事件地层及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等多种方法讨论了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各岩性段的对比关系,得出了全盆地上三叠统的对比关系;指出须四段底可近似看成等时界面;须家河组下部地层自西向东、向南逐层超覆在雷口坡组之上,上部地层在盆地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剥蚀层位渐次变老。文章建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废除“香溪群”,统一使用“须家河组”,以利于对全盆地上三叠统进行油气资源整体评价与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塔北地区储层敏感性综合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综合分析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可以准确地预测储层的敏感性。以地质分析及敏感性实验资料为基础,以测井资料为标定手段,以地震信息为横向预测导向,综合处理各种信息,从而实现对区域储层的敏感性预测。其中,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敏感性是关键,须采用多参数相关系数法进行单井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塔北地区侏罗系为例,综合各类信息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速敏弱,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程度中等,与其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震属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各种地震属性解释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地震属性的概念、储层地震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响应的核心是反映地震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有能引起地震能量发生变化的介质的不均质性均可导致地震属性的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并认为大部分地震属性只是基本属性在不同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分析现有地震解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震属性解释的新认识,强调了地震属性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对属性间的关系及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及对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小强 《特种油气藏》2006,13(4):24-26,30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地震岩性反演手段,对东濮凹陷胡状集北部沙一下段盐岩透镜体形成古环境、盐湖层序结构模式以及盐岩透镜体所在区域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岩性透镜体是湖泊中心或斜坡带底部发育的盐类扇体,其盐间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砂岩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对研究区寻找隐蔽油气圈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维最短路径法射线追踪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线追踪技术在地震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以最短路径算法在复杂介质中走时计算稳定性最好。理论上最短路径法的误差来源为速度模型采样误差、空间离散化误差和角度离散化的误差,由此造成网格稀疏时射线路径呈之字形,计算走时比实际走时偏大。弯曲法追踪精度高,但是射线追踪速度受初始路径与真实射线路径逼近程度制约,在复杂介质中可能找不到全局最小走时路径。最短路径法追踪出来的网格射线路径,可以作为较理想的初始路径,供弯曲法迭代优化。将最短路径法和弯曲法结合,通过射线在初始路径附近的扰动得到Fermat原理约束下的最短路径。文章对常速模型的试算,显示了改进方法对射线路径优化的作用,在模型网格稀疏的情况下效果尤其明显。本算法适用于计算三维任意复杂介质中初至波走时和射线路径,可应用于三维走时层析成像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岩性指示曲线重构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牛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的下石盒子组、海陆交互沉积的山西组及以潮坪相沉积为主的太原组,储层是储集性能较差的致密砂岩,平均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小于1×10-2μm2,储层单层厚度一般小于10 m,砂体横向连通性较差。由于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储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微弱,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困难。为此,针对大牛地石板太工区优质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测井综合分析,利用对岩性粒度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以及对岩性粒度响应频率较低,且与波阻抗有较好对应关系的中子曲线重构了岩性指示曲线。岩性指示曲线不仅可以有效地识别优质砂体,划分不同岩性,为地震、测井信息结合的岩性反演建立桥梁,同时也为反演结果识别气层打下了基础。利用岩性指示曲线、波阻抗和电阻率曲线进行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石板太工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对石板太工区下石盒子组盒2段、山2段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划分了有利含气区带,部署的2口开发井和1口探井有2口井见气,其中1口井获高产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