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9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121篇
化学工业   75篇
金属工艺   76篇
机械仪表   38篇
建筑科学   181篇
矿业工程   71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34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30篇
武器工业   36篇
无线电   1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地雷达技术是如今适应快速、准确、无损地探测地下障碍物而迅速发展的电磁技术。文中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并通过结合工程实例来探讨探地雷达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税国双  薛克宗等 《工程力学》1998,15(4):101-107,88
本文围绕基因枪技术中用高速微粒向植物细胞中导入外源基因的速度条件,分析了其中的三个动力学过程:发射宏弹、加速微弹、侵入细胞.提出了气动撞击发射式基因枪中弹簧刚度应满足的条件;得到了一种用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确定微弹出射速度的方法;找到了微弹侵入植物细胞的最小速度条件。从而为基因枪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级脉冲深穿透射孔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射孔工艺是增效射孔和三相流射孔,这2种射孔工艺均存在射孔深度和造缝深度浅的问题,尤其是对低渗油藏和纵向渗透率远大于横向渗透率的油藏,此造缝深度并不能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射孔技术,它是一种能进行深度射孔造缝的多级射孔技术,利用三级推进剂燃爆时产生峰值不连续的高温、高压气流,形成多级脉冲,多次冲击射孔孔眼前沿的裂缝,使其有效延伸至地层深处,从而较单独的射孔更能有效地增加油气产量.通过地面水泥靶的试验,证明了该射孔器的延缝功能和安全性;通过塘32等井的现场试验,证明该射孔技术对污染地层解堵有显著效果,可明显地降低地层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阐述了适当条件下的金扩散对缩短反向恢复时间,提高二极管2CK28开关速度,满足了反向恢复时间,改善了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相似文献   
5.
杨丹  陈谦 《粘接》2004,25(6):28-30
将金属铜易与过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游离基的原理应用于厌氧胶,开发了针时金属零件表面微孔进行局部渗补的实用技术。在相关技术可靠性和工艺可行性得以论证的前提下。将局部渗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渗补发动机泄漏缸盖,减少了废品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Physical optics (PO) is an approximation method for high‐frequency scattering and diffraction problems. But PO fields are inaccurate in the shadow region where the source is screened by the scatter. Two key factors of the error for PO are (i) edge diffraction coefficients and (ii) existence of fictitious penetrating rays. The cor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former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many authors using various ray techniques such as GTD, UTD, and UAT.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tter was identified recently by the authors. This paper proposes novel PO‐based calculation procedures termed PO‐AF and PTD‐AF, where PO and Aperture Field Integration Method (AFIM) are merged with the help of special elementary diffraction coefficients. These can uniformly cover the whole angular region and only the error factor (ii) is removed in PO‐AF while both (i) and (ii) are removed in PTD‐AF.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of PO curren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field equivalence theorem and visualization of EM waves. Next, new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their validity is numerically demonstrated for 2D scattering problems of a strip, a corner reflector, and a cylinder of circular arc.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50(2): 1–10, 2005;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20037  相似文献   
7.
荀杨  郑龙根  许畅 《微计算机信息》2012,(2):131-132,85
本文以电磁波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为基础,建立了电磁波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的传播模型,研究了甚低频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的传播特性,推导了甚低频波在海面及海水中传播的电场表达式,分析了导电媒质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甚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穿透深度较大,能够满足水下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其混凝土构件会出现磨蚀、裂缝等损伤,如这类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水工混凝土构件中的裂缝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体化检测思路,具体实施过程分为四部分,即“普探—详查—判定—验证”,其中,普探阶段采用探地雷达法,确定裂缝的总体分布;详查阶段采用超声横波反射三维成像的方法,确定裂缝的纵深向分布;判定阶段分别采用裂缝测宽法和表面声波法,用来确定裂缝的表面宽度和贯穿深度;验证采用钻孔电视,确定探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述技术路线突破了单一方法的限制,可有效地运用于水工混凝土构件裂缝检测,经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钢筋锈蚀程度也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水这一因素的存在将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因此,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进行钢筋分布及锈蚀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分层和分布进行探测,并采用电化学方法对锈蚀程度及性状进行检测,得到水工混凝土结构钢筋分布及锈蚀概率统计,由此为混凝土结构缺陷的判断提供数据基础,最终结合裂缝分布及贯穿深度进行分析,达到对水工混凝土危险病害进行判断和识别的目的。通过实例证实,该技术体系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和工程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GAS multi-elements penetrating technology is a newsurface harden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on the basisof carbonitriding technology.It can not only shortenthe production period,but also improve the mechanicalperformances of the parts,such as torsional strength,flexural strength,wear resistance,and fatigue resistance"'.It features low-temperature multi-elementspenetration that the physical chemistry process ofoxidation-reduction generates the active atoms in thepart surface.In the beginning,th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