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晖 《有线电视技术》2004,11(10):29-34
近年来国内有些大城市在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模拟平台上采用1550nm外调制激光器和大功率光纤放大器构成光纤有线电视干线环形网络。如图1所示,在总前端用2台1550光发射机分别驱动1550nm光传输放大器,每台放大器分别通过环网的两个方向将1550nm的广播信号传输到分前端并形成备份环路。在各分前端,使用1550nm光放大器将光信号放大分配后传输到各光节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CATV系统用的外调制光发射机,并对包括固体激光器和外调制器在内的外调制光发射机原理、失真、性能、应用等方面做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无线激光通信中常用的的调制方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广泛采用的PPM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对外调制中的一些新的进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自的应用领域.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1 550 nm波长系统在广电城域网和长距离市县联网应用中的优点及设计方案,包括方案设计、关键技术、设备的选型和工程调试等,给出了一些具体案例,展望了长距离1 550 nm传输在广电城域网和市县数字电视联网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310km广电干线模拟电视传输。该项目在黑龙江红兴隆农垦系统得以实现。项目实施历时1个月,创造了国际和国内广电1550nm干线模拟电视传输现场应用的三个纪录:最远的模拟电视干线传输全光链路:红兴隆到饶河310km传输,为目前国际和国内最远距离光链路传输记录,之后再经过三级1310nm光传输网,累积长度达380km;最大的模拟电视干线传输跨度:有二处单跨距最大,居国际和国内之冠,农垦总局到曙光农场87km,红旗岭农场到饶河90km,均无中继点,实施难度较大,通过EDFA直接大跨距传输87km和90km,并且链路末端增加了损耗较大的色散补偿模块(60km损耗6dB),结合入纤功率的控制和严格抓光链路施工质量克服困难,节省了一定的建网成本:最远的模拟电视干线传输Overlay应用:在172km处的853农场实现Overlay,1550nm直调光发射机传输叠加到干线光信号上(外调制光波长和直调光波长合波在一根光纤上传输)的传输距离达到50km,也是目前国际和国内应用Overlay的最远记录。通过直调1550nm光发射机波分复用叠加3套模拟节目(农场本地频道或大量窄播数据应用)进入干线光传输系统,解决了1550nm干线传输之后在本地接入的全光应用(干线传输信号不需要光电光二次转发)。  相似文献   
6.
切削加工中工件上的软(硬)质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颤振.本文在理论分析建立切削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切削系统参数对切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光纤AM-CATV外调制发射机中复合二次失真(CSO)的抑制措施-最佳偏置点的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最佳偏置点稳定控制的具体实现电路。  相似文献   
8.
1概述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更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的光通信设备已经突破重重限制,崭露头角。外调制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可以大大改善光传输信号的性能,大大促进了光通信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外调制光传输系统中非线性补偿技术,分析了外调制光发射机存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包括功率放大器引起的失真以及外调制器引起的失真。重点讨论了预失真补偿技术,寻找一种针对整个外调制发射机端非线性失真的补偿方案,设计出适用于外调制光发射机的预失真电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与业务的发展,辉南县有线电视网络从单一的电视传输平台向承载数字电视、互动点播、有线宽带接入等多种业务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转变,结合辉南县有线电视网络的现状,根据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制定并实施了前端机房技术改造方案,主要探讨前端机房RF信号的管理、IPQAM信号的插入、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