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锡德 《音响技术》2006,(10):71-72
维吾尔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古称“回纥”。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部落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封建汗国,至唐开城五年(公元840年),汗国亡,陆续西迁,其中大部分移居新疆,与当地各民族长期相处,逐渐发展形成为维吾尔族。由游牧逐渐转变为农业,文化艺术也有相当发展,尤以歌舞较为发达,至今仍为民族文化特点。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乐器品种最多的要数维族,吹、拉、弹、击各种乐器都有。  相似文献   
2.
<正>许学慈用一生来坚守京胡制作技艺,他被业界冠以‘京胡圣医'之名,当之无愧。"咚咚咚、嘚嘚嘚~~~",走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园北面的一排平房,你会听到敲击竹筒的声音。如果赶得巧,还能看见一缕漫着竹香的青烟从屋内飘出。这里就是京胡制作大师——许学慈先生的琴坊。京胡,又称胡琴,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中国京剧的历史中,留下了杨宝忠、李慕良、燕守平等大琴师响当当的名号。而这些大师手中的京胡,大都出自许学慈之手。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国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给与了较大的重视。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其条件欠缺,美术教育有待提高,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美术教育。本文从校本课程的理念入手,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美术教育为背景,探讨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对于新疆边远地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正>中国陶瓷烧制技术早在公元前数千年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成熟的烧制技术为陶笛的多样造型形成,提供了技术保证,中国瓷器烧制技术走向世界,必然也使陶笛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陶笛——这一有着悠久历史、携带方便,简单易学的中国民族乐器,将其引入校园,有着深远的意义。制作陶埙(陶笛)这种陶土烧制的管乐,在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我们中国有7000多年的历史,陶笛是近年才开始在国内流行和规范化的一种陶土类管乐器,学习陶笛  相似文献   
6.
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和有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入门》,是世界着名的两部介绍西方乐器的作品,对推广认识西方乐器,特别是儿童青少年,一直发挥很大作用;过去一直感到很遗憾的是,却没有类似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的乐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红楼梦》自1987年播出以来一直广受欢迎,其中王立平写的配乐更是脍炙人口。各种各样的改编演唱层出不穷、长演不衰。这套最新出版的电视原声录音专辑由著名作曲家张宏光配器,他采用弦乐五声部加古筝、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的混合乐队演奏.保持了音乐原本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朱江 《包装世界》2021,(1):60-61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在丰富的文化积淀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艺术文化作品,中国民族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具有传统的中国风特色,而且有很多经典曲目被应用为电影的插曲,以营造独特的意境氛围;并且中国乐器丰富多彩,就唢呐来说,就是西方乐器无法演奏的乐器之一,可以说不仅中国音乐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许许多多的乐器更是具有民族特色,两者相辅相成,一起构建了丰富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文化历史;而且中国早就有音乐艺术家开始尝试在电影中加入中国特色的音乐曲目,《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影视作品中引用的中国乐曲可谓经典,本文通过分析现在民族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引用现状,研究探索民族乐器在电影中配乐的创新,发现中国许多特有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可以产生其他西方乐器无法比拟的效果,想要借此结论,研究推广中国乐器在电影制作中的配乐应用,以求拓宽我国民族乐器的应用途径,并且为电影营造更合适的氛围,使电影的观赏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曦 《电声技术》2021,45(8):6-8,17
中国的民乐历史悠久,但是民乐的扩声技术发展却落后于西洋乐器.首先,现在民乐乐团的乐器在古代基本是以独奏乐器的形式开发出来,很少会有大规模合奏的情况出现,所以民乐乐器大多音色鲜明,但这带来了不同乐器之间融合性差的问题.其次,乐器的规格并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规定,民乐乐器大多是手工制品,在选材、尺寸等规格方面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这导致在对民乐进行拾音时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随着国内的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民乐拾音方法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行,民乐合奏音频技术为现场扩声、录音以及转播带来更优异的声音及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特别推出了一套代表当今中国古典民乐精髓的《世纪乐典》,全套共20张唱片,遴选了208首20世纪家喻户晓、划时代的中国器乐经典名曲。《世纪乐典》的选曲以民族乐器古琴、古筝、琵琶、笛子、二胡、板胡/京胡,以及广东音乐、民乐合奏、钢琴、小提琴、管弦乐、民族管乐等为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