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0篇
  免费   1376篇
  国内免费   854篇
电工技术   1319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377篇
化学工业   1345篇
金属工艺   210篇
机械仪表   475篇
建筑科学   5458篇
矿业工程   1820篇
能源动力   533篇
轻工业   1947篇
水利工程   809篇
石油天然气   653篇
武器工业   102篇
无线电   24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21篇
冶金工业   367篇
原子能技术   498篇
自动化技术   3574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908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790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769篇
  2014年   1693篇
  2013年   1408篇
  2012年   1546篇
  2011年   1609篇
  2010年   1418篇
  2009年   1429篇
  2008年   1505篇
  2007年   1261篇
  2006年   932篇
  2005年   902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是当前地方发展和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从形式上看,数字化转型表现为社会各子系统基于数字技术建立的各种应用场景,数字化改革则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和认知对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流程手段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如何进一步理解数字化转型与改革的根本内涵,需要从复杂社会系统的演变与治理上来思考,这里做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紫砂壶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体现了中国独特又朴素的自然审美观念。"铁树开花"一壶对自然进行了真实模仿,在展现传统审美特征的同时产生了创新效果,结合这一主题的文化内涵,在自然、文化与创新之间的融合中完成艺术构建,揭示了紫砂壶兼容并包的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4.
苏林军  佟友 《矿山机械》2020,48(4):71-73
铁煤集团大兴矿(以下简称"大兴矿")2019年产240万t,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西南角,火成岩侵入及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破坏程度严重[1-2]。受火成岩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大幅增加[3-4],渗透性能差,力学强度低,煤的含水率低,自然发火期较短,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采煤过程中,防治自然发火是重中之重,综采设备在设计初期未考虑实施灭火的操作空间,为此,笔者提出通过改造综采设备增加实施灭火的操作空间,降低出现自然发火灾害时防治的难度,保证采煤安全。  相似文献   
5.
杨宽  阎昌琪  曹夏昕 《化工学报》2020,71(7):3060-3070
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实验工质,在低压低流速自然循环工况下开展了单面加热可视化窄矩形通道内的过冷沸腾摩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实验中测量了实验段内的压降数据,并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了窄矩形通道内的气液两相图像,提出了过冷沸腾条件下的两相摩擦压降的剥离计算方法。基于本实验中获得摩擦压降数据,对分别基于均相流模型和分液相模型的经典两相摩擦压降计算关系式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等效黏度计算方法的均相流模型计算结果比实验值明显偏小;而分相流模型中,Sun and Mishiba关系式和Tran关系式均能够较好地预测摩擦阻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5%以内。结合实验数据,以分相流模型方法为基础,考虑全液相Reynolds数、Martinelli参数和Laplace数的影响,获得了计算分液相折算系数的经验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平均相对误差在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李晋 《煤》2020,29(9)
为实现沁裕煤矿15号易燃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03工作面为例,提出采空区遗煤自燃综合防治技术,设计增大高抽巷抽采流量、埋管灌注黄泥浆、封堵上下隅角、喷洒阻燃剂等作为日常防火措施,注氮系统作为采空区灭火措施,应用期间束管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防灭火措施能够抑制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反应,防止采空区自燃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杨涛 《河北化工》2015,(2):53-56
通过煤炭自然氧化程序升温实验,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等设备,对比分析煤样中通入不同浓度CO2条件下的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针对性分析研究CO2对阳煤二矿易自燃高瓦斯的15号煤层氧化自燃的抑制性能。研究表明:CO2对阳煤二矿15号煤层煤样自然氧化发火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20%浓度的CO2对煤样高温氧化阶段的抑制作用强烈;CO2的注入驱离了煤样中的O2,降低了煤样中O2浓度。同时,延迟推后了CO、CH4等自然氧化产物出现,且其浓度低于未注入CO2的煤样,降低了煤样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率,抑制和延迟了煤样自然氧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东滩煤矿通风系统阻力分布情况,选择东滩6303采煤工作面和3306工作面两条主测路线和多条辅测路线进行通风阻力测定,东滩6303采煤工作面和3306工作面通风系统总阻力分别为2195Pa和2827Pa。针对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和现场调研结果,将3306工作面作为下一步通风系统优化的重点。分析了全年不同月份中煤矿自然风压对通风系统造成的影响,为下一步通风系统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复旦相辉堂改扩建工程。建筑师通过分析复旦大学相辉堂的历史价值和校园格局,梳理出重要的历史场景,引用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诺伯舒兹的"场所与场所精神"理论,结合场景设计原理,延续叠合生长的设计理念,以重点场景控制为导向,对相辉堂进行修缮设计和改扩建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测井施工中,为监测地下检波器的运动特征,需应用三维监测技术。首先从映射几何的角度深入分析OpenGL的三维监测技术,建立OpenGL虚拟场景,然后分析检波器模型内外方位元素的表达,利用三维绘图技术建立检波器的立体模型,最后对所获取的坐标数据进行快速的三维绘图技术处理,形成实时可靠的立体模拟界面。实验结果表明:检波器的方位角模拟精确度能保证在1°以内,满足后期简化数据处理的要求。该技术应用在地震测井中时,具有远程、可靠、无损检测等特点,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可靠的观测决策平台,并且结合实际需求能够扩展多种功能模块,可广泛应用于测井过程中方位数据的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