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琥诚  蔡克辉 《炭素》1993,(1):19-25
铁盐GIC已能成功的制造,然而由GIC中插入的铁盐再转变为γ—Fe_2O_3磁粉的研究工作尚属少见,本文作者糅合GIC及γ—Fe_2O_3磁粉生产工艺,完成了GIC层间铁盐转化为γ—Fe_2O_3复合磁粉的研究。试验表明,选择合适的工(?)和配方,可以十分成功地在GIC层间完成这种转变,经磁学性能测试,发现其矫顽力已达230Oe,超过了γ—Fe_2O_3磁粉(200Oe)的低限数值,得到了一种碳石墨复合磁粉,如将这种复合磁粉用作磁记录介质,预计可增大其对带基的附着力,减小其对磁头的磨损,提高其防潮性能及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套管换热器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比了内管插螺旋线圈套管换热器与普通套管换热器用于蒸汽-空气传热及波纹管降膜蒸发套管换热器与光滑管降膜蒸发套管换热器用于蒸汽-水传热的传热效果.实验条件下,采用内管插入物的强化传热方法,使普通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约37%;采用凹凸变化壁面的强传热方法,使降膜蒸发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约27%.  相似文献   
3.
管内在线防垢及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饱和CaCO3为物料,研究加热器管内移动弹簧的防垢,强化传热性能和结构参数及操作变量的相互影响。文中对防垢和强化传热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给出了强化传热和防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换热器--自支撑矩形缩放管换热器的基础上,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其壳程内分别插入传统插入物(旋流片)和新型插入物(折板)后传热性能与流动特性的变化,研究的雷诺数(Re)变化范围为27900~41900。结果表明,与空管缩放管换热器相比,插入旋流片和折板的换热器壳程的传热系数随Re的增大分别增加了31.07%~33.08%和38.01%~46.74%;插入物在提高传热系数的同时也引起了通道内压降的增大,插入旋流片和折板时通道内压降分别增加了69.32%~77.42% 和 68.49%~87.16%;插入折板后壳程通道内的综合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插入旋流片的,无插入物时则最差。提高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关键是要改善通道两侧缩放管处的传热性能,减小速度场与温度场间的协同角是增强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于欢  彭德其  田清  隆香花  叶磊  邓斌 《化工进展》2013,32(7):1474-1479
针对目前换热设备的强化传热和防除垢问题,介绍了管内插入物、表面凹槽以及复合强化传热等几种管内旋流技术。管内插入物可破坏流体边界层,实现在线自动防除垢和强化传热,但插入物本身易因磨损导致换热效率下降;表面凹槽技术可对管内外流体实现双向传热,流体阻力与其它技术相比较小,但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复合强化传热技术传热能力较高,可综合各种传热技术的优点,且综合性能要比单一技术要高。对以上几种主要管内旋流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未来管内旋流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将以复合强化传热技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插入物强化管壳式换热器管内高粘度流体的传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壳式换热器加装内插物元件是改善管内换热性能的有效方法,简要介绍了交叉梯形波带插入物强化管内高粘度流体传热的原理和工业应用。说明内插物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现有的设备的技术改造;还可应用于新设备的设计。特别适宜高粘度的热敏性流体的传热强化  相似文献   
7.
管内带螺旋线的降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7,(6):132-133
以水为工作介质,研究了降膜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考察了在降膜蒸发器换热管内插入不同型式的螺旋线对蒸发器的影响。对10种不同规格的螺旋线,分别进行了恒壁温实验和传热实验。实验数据表明,矩形截面的螺旋线对传热的强化效果好于圆截面螺旋线;同时螺旋线结构参数等对降膜蒸发侧传热性能有良好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较小流速和较低粘度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对流体微元能量方程变换,提出热量运输的观点.据此观点分析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并发展场协同理论.对螺带插入换热管内的流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各个力对流场的影响.结合热量运输的观点,提出改善管内流动阻力、提高综合传热效率的方法.运用数值模拟得到管内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螺带后光管长度大约500~600 mm时,此段光管具有最大的综合传热系数.分析还表明在较长换热管条件下,螺带插入长度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螺带长度以获得较大的传热系数或者较低阻力损失,而综合传热系数依然保持较高水平.证实了在热量运输机理指导下开发新的强化传热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5.0对中心棒及辅助构件中心粗棒、中心锥和中心渐扩导管这四种中心插入物结构水力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添加中心插入物结构对传统水力旋流器内流场的影响,对中心插入物结构以及传统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与传统水力旋流器相比,添加中心插入物结构能够提高旋流器内流场的稳定性并降低产品粒度粗细混杂程度。模拟结构也为进一步优化中心插入物结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管内插入螺旋线的竖管降膜蒸发传热强化方法,并通过实验探讨了液膜雷诺数、传热温差和螺旋线插入物的结构参数对降膜蒸发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螺旋线与光管相比,传热膜系数可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