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67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6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为分析沉积层应变的变化情况,并找出温度与形变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并绘制不同时刻以及不同位置沉积层内的温度及应力应变曲线,在建立传热模型过程中考虑了金属液滴向沉积层的传热以及沉积层向系统外的热量散失等问题.采用在厚度方向以微小层逐层叠加来模拟涂层的增厚,并以此为基础构造沉积层有限元计算模型,应用单元生与死逐层激活层单元参与计算过程.实现移动边界以充分模拟真实的喷涂沉积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时刻以及不同位置沉积层内的应力应变曲线,获得了沉积层应力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层内存在残余塑性应变,且沉积层与母模接触部位等效应力最大,是最易翘曲的地方,验证了沉积层失稳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3.
The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fibers was prepared by pretreating the carbon fib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conductivity,and consequently enhance the EMI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osit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depositing coat and pH value,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and the way of agitation was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ing quality is stable under pH between 4.5 and 5.0,temperature between 75 ℃ and 85 ℃,reaction time for 10 min and air agitation.The uniform and compact nickel layer deposited on carbon fibers was proved by XRD and SEM,and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carbon fibers with nickel coating was tes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carbon fibers with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is decreased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arbon fibers.It means that nickel coat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s.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然气输送管道内含水合物液膜的厚度测量问题,基于电-声联合探测方法原理设计了集成同轴圆盘-双环电极和超声晶片的内嵌凹面式电-声复合传感器,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对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分别对含有离散分布水合物颗粒和水合物沉积层液膜的厚度进行了仿真测量,讨论了电阻法和超声渡越时间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同轴圆盘-双环电极中的圆盘电极的半径、圆盘电极/内环电极的间距是影响电学测试空间灵敏度的主要结构参数,超声波频率对声学测试空间灵敏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对凹面式电-声复合传感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电阻法和超声渡越时间法分别适用于测量水合物以离散颗粒形态分布和以沉积层形态分布的液膜,两类方法优势互补显著,拓宽了电-声复合传感器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316不锈钢的表面性能,采用类激光熔覆技术在316不锈钢表面制备了Stellite合金沉积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与销盘磨损试验机,研究了Stellite合金沉积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Stellite合金沉积层主要由γ-Co和M_(23)C_6相组成.沉积层组织依附于316不锈钢基体的界面呈外延生长,由界面至表面依次呈平面晶、柱状晶和胞状树枝晶形态,且越靠近表面组织越细小.Stellite合金沉积层的最高硬度可达650 HV.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而减小,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6.
扫描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扫描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铜的工艺特点和沉积层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扫描喷射电沉积的电流密度和沉积速度随电压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可用电流密度和沉积速度远高于传统电沉积。电流密度、喷射流量和扫描速度都对沉积层的表面生长形态有较大的影响,使用低电流密度、高喷射流量和快扫描速度有利于获得平整、致密的沉积层,在较大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可获得晶粒尺寸小于40nm的铜沉积层。电流密度由100A/dm^2增至300A/dm^2时,择优取向晶面由(220)晶面逐渐转变为(111)晶面。  相似文献   
7.
化学气相沉积Ti(C.N)工艺及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
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深基坑降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长江三角洲巨厚第四纪松散沉积层深基坑非完整井降水模拟算的理论.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深基坑降水为例,模拟了在多层含水层复合存在、含水层最深底板埋深达149m、基坑周围挡水连续墙埋深达34m、抽水井埋深达55m.抽水井过滤器埋深为34~55m.基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埋深达26.6m的情况下的地下水复杂流动状态.结果得出的8口抽水井优化降水方案经后续工程验证正确、可靠.结论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用于模拟预测此类地区的深基坑降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采用“置大数”法处理第一类边界条件和改进单元传导矩阵调整法处理自由面边界条件能提高模型的计算速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电火花沉积/堆焊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仁 《东方电机》2005,33(3):71-78
本文介绍了电火花沉积/堆焊工艺技术、沉积/堆焊焊层材料选择及性能分析等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堆焊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结合情况良好;对基体热输入小,热影响区很小且不会产生变形;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使沉积/堆焊层与基体硬度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0.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室温电解质,具有蒸气压低、挥发性小、电化学窗口宽等优点,是电沉积Al的理想选择.但是采用离子液体电沉积Al,当沉积时间较长、电流密度较大时,沉积层的晶粒粗大,表面较为粗糙,甚至会出现树枝状沉积,容易剥落,严重影响到Al沉积层的质量与性能.离子液体添加剂可显著改善Al沉积层光亮度、平整度、致密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综述了添加剂对离子液体电沉积Al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添加剂对Al沉积层微观结构、离子液体物理性质、Al沉积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剂在离子液体电沉积Al中的作用机理.添加剂通过优化离子液体电导率、黏度等电化学性能与离子放电条件,来控制Al晶粒的形核与生长,从而调整晶粒的形核位置、细化晶粒尺寸、择优晶粒取向,甚至一些无机氯化物添加剂可与Al形成合金,最终获得光亮、平整、致密且耐蚀性能优异的Al沉积层.添加剂在离子液体电沉积Al中主要起整平剂与光亮剂的作用.最后,分析展望了添加剂在离子液体电沉积Al中的应用前景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