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925篇
  免费   22790篇
  国内免费   17531篇
电工技术   17990篇
技术理论   15篇
综合类   30977篇
化学工业   14840篇
金属工艺   5995篇
机械仪表   17631篇
建筑科学   99028篇
矿业工程   10271篇
能源动力   5965篇
轻工业   7629篇
水利工程   32987篇
石油天然气   8340篇
武器工业   3261篇
无线电   187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313篇
冶金工业   4869篇
原子能技术   1604篇
自动化技术   47804篇
  2024年   2927篇
  2023年   9010篇
  2022年   8712篇
  2021年   10418篇
  2020年   10086篇
  2019年   11174篇
  2018年   5432篇
  2017年   7997篇
  2016年   9295篇
  2015年   12041篇
  2014年   19624篇
  2013年   16385篇
  2012年   19697篇
  2011年   19538篇
  2010年   18098篇
  2009年   18984篇
  2008年   20268篇
  2007年   19285篇
  2006年   14635篇
  2005年   13625篇
  2004年   12036篇
  2003年   11161篇
  2002年   8735篇
  2001年   7448篇
  2000年   6580篇
  1999年   5095篇
  1998年   4337篇
  1997年   3942篇
  1996年   3521篇
  1995年   2988篇
  1994年   2580篇
  1993年   2227篇
  1992年   2247篇
  1991年   2032篇
  1990年   1786篇
  1989年   1764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55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核心网业务模型的建立是5G网络容量规划和网络建设的基础,通过现有方法得到的理论业务模型是静态不可变的且与实际网络存在偏离。为了克服现有5G核心网业务模型与现网模型适配性较差以及规划设备无法满足用户实际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与卷积LSTM (convolution LSTM,ConvLSTM)网络双通道融合的 5G 核心网业务模型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以实现高质量的核心网业务模型的智能预测,形成数据反馈闭环,实现网络自优化调整,助力网络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瞿中  谢钇 《计算机科学》2021,48(4):187-191
针对现有的混凝土裂缝检测算法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检测精度不够、鲁棒性不强的问题,根据深度学习理论和U-net模型,提出一种全U型网络的裂缝检测算法。首先,依照原U-net模型路线构建网络;然后,在每个池化层后都进行一次上采样,恢复其在池化层之前的特征图规格,并将其与池化之前的卷积层进行融合,将融合之后的特征图作为新的融合层与原U-net网络上采样之后的网络层进行融合;最后,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测试集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平均精确率可达到83.48%,召回率为85.08%,F1为84.11%,相较于原U-net分别提升了1.48%,4.68%和3.29%,在复杂环境中也能提取完整裂缝,保证了裂缝检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王晓云  邓伟  张龙  苏鑫  赵世卓 《电信科学》2022,38(11):11-23
大气波导干扰是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内干扰,是TDD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组网面临的顽疾。在总结分析大气波导干扰成因和分类等的基础上,对大气波导干扰进行建模和表征,验证了海量干扰源在时域和频域的功率集总特征,并结合大量4G/5G现网实测数据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内陆波导和海面波导的量化干扰信号传播模型,对于干扰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扰特征,给出了TDD系统预防大气波导干扰的帧结构与组网的4项设计原则,5G现网数据表明干扰控制方案有效,上行干扰下降10 dB以上,相关原则对于6G系统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煤矸石粉替代率50%、聚酯纤维掺量0.4%的沥青混合料,开展盐冻耦合作用(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7.0%、13.0%、26.5%,冻融循环次数为0、2、4、6、8)下的半圆弯曲(SCB)试验,分析了盐冻耦合作用对SCB试件内部损伤劣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13.0%、冻融循环为8次时,盐冻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破坏作用最强,试件内部损伤最严重;在煤矸石粉与矿粉质量比为1∶1、聚酯纤维掺量为0.4%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能够形成高黏性、致密、厚实的沥青膜以及由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从而显著降低盐冻侵蚀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通过Poly2D模型对SCB试件的极限拉应力损伤量进行拟合,拟合系数为0.944.  相似文献   
5.
现阐述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理论、数据来源、内插原理、显示方式,以及建立DEM的方法,并以CASS软件为基础平台,将原始数据分为建模数据和检验数据,使用CASS中的建模方法建立DEM模型,并使用验证数据对等高线建立方法进行了精度比较。  相似文献   
6.
杨婉雨  尹铫  李超  白国锋 《声学技术》2022,41(2):186-192
针对提高水声材料设计中动态参数输入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杨氏模量及泊松比准确测试方法。对于复杨氏模量测试,通过将Williams-Landel-Ferry(WLF)方程引入到Havriliak-Negami(H-N)模型中,采用信赖域反射算法对未知参数进行拟合得到材料参数宽频域主曲线。对于泊松比测试,根据同一材料不同形状因子表观杨氏模量之比与泊松比存在唯一量化关系的特性,仅通过两种不同形状因子试样的准静态有限元模拟,获得表观杨氏模量比值与泊松比量化曲线。因此,根据橡胶样品表观杨氏模量测试结果,可以直接利用局部加权回归获得其泊松比。最后,将前述材料制成直径为55 mm、厚度为50 mm的声管样品,放置在水声管中进行吸声系数测试。同时,把橡胶的复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测量结果输入到水-橡胶-水分层介质模型中进行吸声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两者吻合,验证了上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膨胀剂、减缩剂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存在的收缩开裂风险高等问题,研究膨胀剂、减缩剂对UHPC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开展单掺膨胀剂或减缩剂UHPC的扩展度、基本力学性能及自收缩规律的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膨胀剂与减缩剂双掺后的减缩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剂或减缩剂单掺均提高UHPC扩展度;膨胀剂或减缩剂单掺均降低28 d抗压强度;掺膨胀剂、减缩剂UHPC的28 d自收缩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快速发展期、缓慢发展期、平稳期;单掺膨胀剂或减缩剂均有效抑制UHPC各阶段的自收缩,其中,膨胀剂HP-CSA质量分数为6.0%时减缩效果最佳,28 d减缩率达93.6%,减缩剂SBT?-SRA(I)质量分数为1.5%时减缩效果最佳,28 d减缩率为43.0%;膨胀剂与减缩剂双掺时未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卓越发展,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技术和管理机制也正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替和优化,因而,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快慢是国民经济水平高低的表现,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水利工程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应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匹配.本文就衬砌混凝土技术这一专项工程进行研究和讨论,并结合相关实际案例,研究其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为相关行业和技术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释了区域公交调度的定义及区域调度的优势,主要采用建立数学模型来优化公交区域调度,依据采集到的公交上下客运量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优化,探讨调度优化问题,减少换乘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战胜利打响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态扶贫的顶层设计,有助于健全返贫帮扶机制,防止地域性、规模性返贫。通过爬梳278篇与生态扶贫移民政策相关的文献,采用PMC政策评价模型和内容分析法,从政策特性、政策理念、政策实质以及政策实施4个维度对省级、市级生态扶贫移民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和曲面图绘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生态扶贫移民政策处于优良水平,在国家级大纲政策的统领下,省市级政策方式措施多样、政策领域较广,但在监管评估与主体参与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