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钻机司钻工作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产石油钻机司钻控制房调查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结合人机工程学理论,对司钻控制系统中的显示、操纵装置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便于人操作的合理空间尺寸。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驾驶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建立了驾驶室声学有限元模型以及声固耦合模型,通过对其声学模态及耦合模态进行分析,对驾驶室声场有了初步了解.对驾驶室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位移结果文件,为后续声场分析提供了边界条件。利用Sysnoise声学软件计算驾驶员耳旁声压曲线,并进行声学灵敏度分析,深入研究引起驾驶室内噪声的原因。采用边界元法分析了驾驶室各板件声学贡献,确定了地板为声学贡献量最大的板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地板刚度对驾驶室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
基于拓扑和形貌优化的驾驶室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创新设计,以某工程车驾驶室的简化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对象,用HyperMesh作前处理,在OptiStruct中建立多工况条件下拓扑优化与形貌优化组合的整体优化模型,通过OSSmooth工具将优化后的结果导出后在CATIA V5中显示.拓扑和形貌组合优化技术的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产品部件的综合设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立某型工程车辆驾驶室的结构有限元模型、空腔声学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结构和室内空腔声场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结构振动特性和声学特性。计算分析驾驶室声一结构耦合模型在特定频率激励下的噪声分布情况,同时考虑吸声材料对驾驶员耳旁声压级值的影响,总结出在新车型开发阶段进行车内噪声预测和控制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抑制在路面激励下某型重卡驾驶室的振动加速度响应,研究基于磁流变阻尼器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了重卡驾驶室半主动悬置集中质量动力学模型,分别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简称PID)控制理论和模糊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并利用磁流变阻尼器动力特性实验数据对模糊最优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驾驶室质心垂直、侧倾及俯仰3个方向加速度为控制目标,利用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方法,对比分析PID控制和模糊最优两种控制策略与被动状态下重卡驾驶室悬置振动控制效果。针对实际重卡进行不同速度路面激励下的振动控制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ID和模糊最优控制方法均能有效抑制重卡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其中模糊最优控制效果总体优于PID控制。  相似文献   
6.
现代试验模态分析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动态分析的先进技术,本文将此技术应用到拖拉机驾驶室的动态分析中,通过对驾驶室的伪随机信号的激励,测取驾驶室114个点的加速度信号,由HP-5423A模态分析仪识别出模态参数,并显示振型图,迅速地掌握其动态特性。然后针对驾驶室室内噪声偏高问题,进行了结构修改,达到了减振降噪目的。  相似文献   
7.
轿车驾驶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人机工程学对驾驶室设计的要求,着重分析了H点高度、方向盘、座椅靠背角对驾驶室人机系统的影响.应用本文的轿车驾驶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对实际车型的驾驶室参数进行校核,证明了本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内燃机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在底架与转向架接触处施加X、Y、Z方向上的单位激扰力载荷,计算出司机室在30 Hz~150 Hz的声场响应。分析内燃机车司机室声固耦合模态、司机室振动响应、司机室空腔的声学模态以及司机室的声场响应得知,司机室的声压级在68 Hz、76 Hz、86 Hz、98 Hz、124 Hz由于共振产生明显峰值;而在98 Hz、124 Hz与车身壁板及车内声腔声学共振使司机室声压急剧上升。该结论可为司机室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HXN3型内燃机车出现的司机室振动较大问题,展开司机室隔振结构隔振性能分析。通过进行HXN3机车司机室振动试验,明确柴油机-发电机组作为振源的激励特性和振动传递特性。建立将司机室视为弹性体的多维度隔振结构动力学模型,计算该多维度(multi-dimension)隔振结构关键位置的频率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HXN3机车司机室隔振结构对于柴油机-发电机组高频激励的隔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国外消防车驾驶室的设计人性化为启示,分析了汽车人机工程学理论在我国城市消防车驾驶室设计当中的应用性和指导性,并结合我国消防员人体尺寸作为设计的依据,论述了汽车人机工程学的价值,进而分析了用汽车人机工程学进行消防车驾驶室设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在Unigraphics NX7.0当中使用人体建模模块和车辆设计自动化模块,提出了消防员乘坐舒适性、视野性、手伸及性和上下车便捷性等几个方面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