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50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篇
冶金工业   1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作为钴蓝颜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主要工艺因素对制备钴蓝颜料性能的影响,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Co2+和Al3+物质的量比为1∶2.5时,制备的钴蓝样品颜色饱和度与明度最高,沉淀剂为尿素时制得的样品的粒度最小,粒度分布比较均匀。前驱体的洗涤过程采取水洗加醇洗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样品的硬团聚现象,且前驱体的最佳煅烧温度为950℃左右。  相似文献   
2.
The demand for miniaturized products having a glossy surface or nano-level surface is increasing exponentially in automobile, aerospace, biomedical,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The mirror-like surface finish has generated a need to develop advanced machining processes. The addition of powder particle into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oil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achieve surface integrity at the miniaturization level. In this research, the Al–10%SiCp metal matrix composite (MMC) has been machined after mixing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into the EDM dielectric fluid. An advanced experimental setup has been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conducting the experiments. This proposed technology is called nano powder mixed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NPMEDM). The input parameters of NPMEDM are also optimized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CCRD)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in order to obtain the best surface finish and material removal rate (MRR). The MRR has been increased by 38.22% and surface finish has been improved by 46.06% after mixing the MWCNTs into the EDM dielectric flui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arameters A5, B5, C5, and D5 might have produced maximum MRR, whereas A1, B1, C1, and D3 have produced minimum surface roughness (SR).  相似文献   
3.
纳米粉体在涂料中的应用(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述了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初步探究了纳米粉体应用在涂料中对其性能的改善,介绍了几种特殊功能的纳米涂料,提出了纳米粉体在涂料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添加量的影响、成本的降低等。  相似文献   
4.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化铈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首先制备出前驱体,用DTA-TG分析前驱体的热分解温度,然后将前驱物热分解2.5h,得到二氧化铈粉体,用XRD、SEM和T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获得了平均粒径小于100nm、分布均匀的纳米CeO2。  相似文献   
5.
发挥铟资源优势发展铟的高新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铟的生产应用动态 .发挥我国铟资源优势 ,根据市场的需求 ,有计划地开发铟的高新技术产品 ,优化铟的产业结构 ,不至于浪费资源 ,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理论基础及过饱和度、反应温度与时间、煅烧温度与时间、反应物配比以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氧化物粒径的影响,并将其与其它超细粉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超细粉体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将硼氢化钠(NaBH4)的水溶液加入到氯化钴(CoCl2·6H2O)和硫酸锆(Zr(SO4)2·4H2O)的混合水溶液中,利用BH-4把混合溶液中的CO2 和Zr4 同时还原出来,首次成功制备出非晶态Co-Zr-B三元纳米合金粉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选区电子衍射(SAE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了样品的成分、结构和磁性能.发现所制备的不同成分的粉末颗粒呈球形,粒径在20~60nm之间.纳米粉末由非晶相基体和少量晶体相杂质组成,而非晶相基体又由Zr基非晶颗粒和含有Zr的Co基非晶颗粒构成.还原产物中的Co原子和Zr原子的分数之比与金属盐混合溶液中的Co2 与Zr4 离子的分数之比几乎相等.提高NaBH4溶液的加入速度,可增加产物中B元素的含量.样品的晶化温度在765.1~771.3K之间,样品的热稳定性随Z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样品的磁性能也与样品中Co、Zr原子的含量之比有关.当原子数x(Co)/x(Zr)比值从1.94增加到5.14时,饱和磁化强度从4.76emu/g增加到8.87emu/g,矫顽力在1271.66A/m(15.98Oe)到2133.49A/m(26.81Oe)之间不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SnCl4.5H2O、氨水和HF酸为主要原料,用化学方法制取了掺氟氧化锡(FTO)纳米粉末。用XRD、SEM分别研究了FTO粉末的相结构和形貌,用比表面仪测定了粉末比表面积,同时测试了FTO粉末的电阻率。结果表明:FTO粉末是四方晶系金红石结构;在500℃下焙烧制取的粉末电阻率最低,为50?.m,比表面积为61.00m2/g。采用无水酒精球磨分散等步骤,可有效防止粉末团聚。  相似文献   
9.
纳米粉体水基分散体是制备功能性涂饰剂的一个重要前驱体,其分散性的评价方法是纳米材料应用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讲述了几种评价分散体系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合理运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KH570改性纳米Zn O、NDZ-101改性纳米Ti O2,利用FT-IR和TEM表征改性粉体表面结构和性质变化。配制PVA纳米溶胶,采用涂布法制备PVA纳米Zn O/PE和PVA纳米Ti O2/PE复合薄膜。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透氧测试仪、透湿测试仪和贴膜法研究分析复合薄膜的力学、阻隔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PVA纳米Zn O/PE和PVA纳米Ti O2/PE在纳米粉体添加量为1%左右时可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PVA纳米Zn O/PE薄膜在避光、自然光和紫外光下抗菌率均达90%以上,PVA纳米Ti O2/PE薄膜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抗菌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