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物理化学特征、成矿系统动力学条件等控矿因素入手,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其矿化富集规律,并对山后金矿目前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有利于推动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夹皮沟主要成矿带--NW向大型韧性剪切带及与其伴生的次一级NE向构造带(即本区矿床)的基本地质条件,尤其论述了本区矿床主控矿构造(NE向控矿构造)以外的次一级SN向控矿构造,及其金矿化体(石英脉)的具体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规律等.找矿研究表明,本区矿床深部及原采区两侧的SN向矿体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因此,夹皮...  相似文献   
3.
将云南优质、富锰矿的成因类型初步划分为3个大类8个亚类,概述了各类型锰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优质、富锰矿的控矿因素,指出沉积—变质(改造)型锰矿是云南优质、富锰矿的主要类型和找矿重点。强调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注重岩相古地理研究,推行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使云南优质、富锰矿找矿取得突破和提高找矿效果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提出用铀矿石样品U Ra平衡系数修正样品的铀含量,再进行U Pb等时线拟合,从而获得北方主要产铀盆地更符合实际的成矿年龄。对含矿砂体中碎屑锆石与相应蚀源区中酸性火成岩类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的对比研究,证明了含矿砂体直接来自中酸性火成岩类的剥蚀,指出该物源是形成富铀砂体的物质基础。通过对蚀源区岩石和盆地含矿地层不同部位的砂体岩石样品的U 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论证了地浸型砂岩铀矿的铀源一是蚀源区活性铀高的中酸性火成岩类;另一铀源是有铀预富集的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5.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我国华南近20个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其中包括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化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可形成于花岗岩体内(内带型)或花岗岩体外(外带型),矿体形态可各异,主要受构造破碎带、地层层间破碎带、基性岩脉等形态的控制。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外带型铀矿床的矿石成分较内带型铀矿床的复杂。该类型铀矿床中大多数矿物的粒度较细小,胶状、偏胶状结构发育。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这些均反映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低温、快速、浅矿源特征。矿床围岩的热液蚀变种类较多,但是蚀变程度大多较弱,铀矿化仅出现于面型热液蚀变区的某些部位,围岩的线型热液蚀变较强烈的地段常是富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较大的面型围岩蚀变是在华南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重点查明了喇嘛罕Ag-Pb-Zn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扫面-测深技术,对矿化脉和预测区段进行精细的三维地球物理勘查,探测矿化地质体空间分布规律及其规模。总结出了该地区的成矿规律和地质找矿标志,建立了成矿模型和找矿勘查模型,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通过少量的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地球物理勘查的成果,对矿区的资源远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