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8篇
轻工业   99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土家族织锦色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织锦在土家语中叫"西兰卡普",是以面纱为经,多色的丝纱或者毛线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在斜式木机上反面挖花手工进行织造的一种民间技艺.土家族织锦的色彩简洁明快,"在巧不在多",属于装饰色彩的范畴,以色彩厚重艳丽而著称,以设色自由浪漫而见长,颜色光怪陆离、变幻无穷,夸张的是色彩的本质,是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色彩反映.  相似文献   
2.
苗族刺绣被誉为"苗家三绝"之一,到过黔东南苗寨的人,都会惊异于苗家女子那绣满花样的美仑美奂的服装和满身披挂的银饰.从十几岁的少女到六七十岁的老妪,皆绣服锦带,其色彩或艳丽或柔暗,无不和谐,令人赞叹!苗族刺绣以其精湛的工艺、悠久的历史和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被公认为"世界第一".世界上很难找出像苗绣服饰这样承载了如此厚重的文化信息的民间艺术形式.苗族的创世纪古歌、苗族的信仰和历史、习俗、社会心理和审美观念,都写在这些"穿在身上的史书"之中.  相似文献   
3.
秉承传统风格 合理开发设计——土家织锦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锦是我国南方民间最具特色的织造工艺之一。土家织锦与苗、侗、瑶并称为四大锦。湘西的生态旅游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凡到湘西旅游的人都要买几个土家织锦包或壁挂作为收藏纪念。其强烈的色彩归纳,装饰性的图案,采用编织的手法来塑造二维、三维的画面效果。且相对于别的工艺品而言。它又便于携带.易收藏且有实用价值而受到游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阿昌族织锦     
在对阿昌族织锦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阿昌族织锦的起源、种类、品种及其纹样特征以及在服饰上的应用,对阿昌族织锦起到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6)
土家织锦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技艺,记录着土家族古老的文明进程、历史变迁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因素,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结晶。土家织锦独特的造型和色彩纹样,体现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完美结合。文章对土家织锦的图案分类和色彩构成进行分析,研究土家织锦艺术的形、意、韵,阐述现代艺术设计对湘西土家织锦元素的借鉴与应用,从而吸引大众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这种民族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创新,为其寻求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现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民族技艺的传承,是对传统民族技艺借鉴造型、延伸意境、保持特色。现代艺术设计只有借鉴、应用民族元素并与其完美结合,才有根可循。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黎族龙被是黎族传统织锦中集纺、染、织、绣四大工序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它体现了黎族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及其生活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笔者根据对黎族织锦的了解,从图案、色彩、构图方面分析了黎族龙被的艺术形式,阐述了黎族龙被的现状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3)
古代,湘西土家织锦被土司土官作为上等贡品向朝廷纳贡,湘西土家族长于织造的悠久传统因此得以保留下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湘西土家织锦从纹样、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弘扬了多元化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8.
程醉 《中国纤检》2010,(10):52-54
<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唐朝诗人杜甫所作之《春夜喜雨》中流传最广的句子。这一方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另外一方面则说明古代成都的织锦业已经非常发达了。满城都是织锦的工匠和管理他们的锦官,所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5)
蛙在我国较多的少数民族中都有特殊的意义。蛙纹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中,从马家窑彩陶蛙纹,到成都平原金沙遗址蛙型金箔以至中国西南与南方各民族地区的青铜鼓蛙饰和带蛙纹的生活器具,延伸到文身、织锦的蛙纹造型,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承载着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意义和能够抵挡洪水、保护田园的神力无比的佑护神灵以及对月亮的崇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织锦纹样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的分析,指出唐代织锦纹样是从初唐时期以走兽纹为主渐渐向中、晚唐时期的写实花鸟纹样演变的.在此基础上,对唐代织锦纹样演变的渊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