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织锦纹样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个时期的分析,指出唐代织锦纹样是从初唐时期以走兽纹为主渐渐向中、晚唐时期的写实花鸟纹样演变的.在此基础上,对唐代织锦纹样演变的渊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笔者结合多年的毛纺生产实践,根据市场粗纺呢的流行趋势,探讨了匹染毛锦混纺女式呢的开发与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织锦艺术非常发达,在中国织锦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就黎族织锦的图案,蛙纹的美学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真丝提花绉缎织物织造中易产生的夹起,重点从装造工艺、织物组织的角度分析病疵的产生原因,对制订较合理的装造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土家织锦与楚文化之间的关系做系统的论述。楚文化是先秦时期由楚人在长江中游创造的地域性文化,与楚地相邻的土家族地区也打上了楚的烙印。他们之间文化的渊源,以及对凤的历史印记,都表现出土家族文化与楚文化之间曾经的交流与融合。作为土家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土家织锦,更是有着深刻的楚的印痕,在织造方法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图案风格也都呈现出几何抽象化特点。所作研究对消逝的巴楚文明的探究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臻  刘永红  郑栋毅 《包装工程》2021,42(14):65-73
目的 优化民族图案创新设计过程中由于图案语义的隐性、复杂性等特点,造成创新设计的图案脱离原始语境,无法展现文化内涵.方法 以设计需求的关键性语义为驱动,分别利用TextRCNN、可拓语义量表、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建立包括语义输入与转化、侗锦图案匹配、设计辅助3个层面的侗锦图案智能设计路径.结果 通过对设计需求关键性语义的提取,匹配相应语义的侗锦图案,并智能生成语义相关的设计方案.结论 以语义为驱动的民族图案辅助设计路径,有助于提高设计的效率,增强民族文化元素使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傣族织锦的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现状,对其纹样、内涵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傣锦传承和发展的措施与方法,为傣锦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鸶鸶  许蕾 《包装工程》2024,(6):422-429
目的 在蜀锦织造技艺与竹艺面临传承断代、创新不足、运营受阻等诸多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探究蜀锦结合竹艺的创新产品设计方法,为生活而设计,使非遗焕发新生。方法 首先分别对蜀锦和四川竹艺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和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现售蜀锦及竹艺产品的市场调研,论述了融合二者进行创新产品设计的价值;最后从功能创新、形式创新、工艺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了设计创新的具体路径。结论 以“地域文化植入”“现代技术加持”“多元材质结合”的产品研发思路,进行一系列包具、文具、餐具的产品设计实践,将蜀锦与竹艺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丰富产品品类、形成新的增量,而且能丰富其文化内涵,实现传承传统工艺与满足消费市场的双向平衡,进而达到承扬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华平 《丝绸》2012,49(5):50-55
通过对现代壮锦和传统的手工壮锦在织造工艺、组织结构、色彩、图案、材料、产品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说明了现代壮锦与传统壮锦的区别,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壮锦生产方向的建议,为壮锦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彭稀  屠永坚  周赳 《纺织学报》2021,42(12):63-69
为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织锦,通过分析地结型纬二重结构织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限制,提出基于2比1纬排的纬二重遮盖结构与影光组织相结合的数码提花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分为显色表纬为乙纬和甲纬2部分,针对2种遮盖原理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其中表组织设计采用位移法和叠加筛选法,并通过影光加强法设计2个组合组织库。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织物的色彩表达能力,可在同一织物上实现以甲纬渐变为主、乙纬渐变为辅的2种渐变色彩效果,为传统提花织物的数码化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