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工业 | 302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中合成纳米CaCO3过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pH计及电导率仪跟踪Ca(OH)2在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中的碳化过程,并探讨了G/L、N、T、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碳化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OH)2与CO2碳化反应生成CaCO3过程中,反应前期,过程速率受CO2吸收传质控制,反应后期受Ca(OH)2的溶解控制,且吸收传质控制为整个过程的关键步骤;G/L、N、T、Ca(OH)2初始浓度等操作参数均影响碳化反应时间、产品粒径及粒径分布;利用旋转填充床新型反应器制备出平均体积当量直径为15~40nm、分布很窄的超细CaCO3产品 相似文献
2.
凹凸土的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机械搅拌与超声波的技术提纯凹凸土,提高凹凸土的纯度以改善其分散性。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凹凸土的显微结构,用Image-Pro-Plus软件对TEM图片进行凹凸土粒径和长度分布分析,用德国生产NETZSCH TG209对凹凸土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商品凹凸土相比较,提纯凹凸土中的杂质明显减少,凹凸棒更细更短,分散更均匀;商品凹凸棒土的长度在400~1000nm,平均在700nm左右,宽度在10~35nm,平均在20nm左右;提纯凹凸棒土的长度也在400~1000nm,平均在700nm左右,宽度在5~30nm,平均在15nm左右,提纯凹凸土的长度、粒径比商品凹凸棒土的长度、粒径分布更集中;提纯凹凸土和商品凹凸土的热失重性质相差不大,凹凸土热失重曲线有4个突变,温度达到780℃时,失重达17%左右。 相似文献
3.
4.
微乳液法制备条件对纳米SiO2粒子形貌和粒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Triton X-10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氨水)微乳液稳定相行为与制备条件的关系,发现K[m(Triton X-100):m(正辛醇)]=1.5,而水相是氨水时微乳液系统有较宽单相W/O型微乳区,是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备纳米SiO2粒子的适宜介质系统。在h[n(H2O):n(TEOS)]=4,R[n(H2O):n(Triton X-100)]=6.5和K=1.5的条件下,TEOS受控水解制得疏松球形无定形晶态SiO2粒子,粒度分析表明99.7%粒径为40-50nm。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矿物质超细粉在水泥粉体中填充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矿物质超细粉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其填充作用可以降低混凝土孔隙率,改善其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但提高填充效果的途径依然有待探讨。粉体的最紧密堆积要求其粒径分布服从Andrensen方程,而实际水泥粉体的粒径分布则服从Rosin—Rammler-Bennet方程。将实测水泥及矿渣超细粉的微分粒径分布与Andrensen方程微分曲线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比表面积800m^2/kg矿物质超细粉时,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孔隙率,但无法达到最紧密堆积的效果,而就工程实际而言,通过多级填充,将超细粉与更细颗粒的材料,如:硅灰等配合使用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